原称圣武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东首的川滇古驿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轴线建有照壁、山门殿、圣武大殿、魁阁、观音殿组成二进院,占地面积4503平方米。现仅存照壁、山门殿、正殿(中殿)、东西配殿,占地面积1151平方米。
照壁,位于山门殿前(南)8米处,长14.75米、宽1.5米、高2.8米,顶置两坡瓦屋面,正脊两端起翘,中部镶嵌彩色琉璃九龙雕塑,龙脊后中偏上部饰白色云纹,底部饰蓝色海水纹。
山门殿,临街建在1石台基上,台阶前端两侧各置一尊石狮造像。殿为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构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楼。前檐两重,卷棚出厦,后檐为单檐。山门下层通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山门后面楼层为戏台,台口前为院子,与正殿相对。戏台通面阔16.2米、进深为11.6米。一进院内有古柏、银杏树各2棵。古柏高18米、胸围2.8米。银杏植于东西院角。高13米、胸围1.8米。
正殿(中殿),原称圣武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2米、进深10.75米。殿内塑三世佛与二弟子泥塑像。
东西配殿,位于正殿东西两侧,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各1开间,通面阔4.25米、进深8.4米。东配殿为大悲殿,塑观音及侍者像,两壁绘十二圆觉壁画;西配殿为地藏殿,塑地藏菩萨和侍者像,两壁绘十殿阎君壁画。
云峰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原二进院内东西两侧建有厢房,东厢房为讲经用,西厢房为藏经用。1983年,二进院魁阁、后殿及东西两厢被拆除。1989年,经会泽县统战部门对寺内一进院进行修复,交由佛教部门使用。云峰寺是研究清代早期会泽宗教建筑及活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1995年6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