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礼堂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礼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
礼堂建在一石台基上,四周设条石台阶可通达室内。南面(正面)11踩、东面13踩、西北两面则为3踩。现存建筑为重檐砖石木结构,共3层。一层墙体为五面石砌筑,二层用青砖砌筑,三层以木板装修。建筑通面阔15.6米、进深35.6米、高13.3米。建筑南、北两面均附设攒尖顶检阅台,检阅台二层设寻杖木质护栏。建筑正面大门为欧式石质月拱门,门上方浮雕孙中山先生半身像,像左右两边阴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字,背面横刻儒家经典“礼、乐、射、御、书、数”6字。检阅台台明前石柱为青石方形,花瓶式石柱础下置莲花式石座。台明左边的方形石柱东西面刻“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题句,落款因受损待考;北面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题句,落款“孙文题,陈雪屏书”。台明右边石柱西面刻“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题句(20世纪60年代被毁),落款“中华民国十二年一月孙文题”;北面刻“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则可以治天下”题句,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三日,清溪中学成立三周年纪念”。2根石柱内侧分别刻有“鸣凤朝阳涫榖边关升胜境,钟灵毓秀莺歌广厦蔚人文”和“帝黉作学宫更增辉清溪白马,育德兼开智庶康乎沧海弘扬”楹联2副。上副楹联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冬,云南教育厅厅长龚自知题,西南联大教授陈雪屏书”;下幅楹联落款“谢显琳作、陈雪屏书”。大门两边门柱石基为奠基石刻,左边横书阳刻“磐石千年”4字,落款为“平彝中山礼堂奠基纪念,县长彭立铨题,第六双七纪念日”;右边上行横刻“中山礼堂奠基纪念”,中间横刻“同心协力”4字,落款“工程委员会,清溪中小学同人恭刻,‘七七’六周年,孙文”及印章。礼堂内一层为大厅,北端设戏(讲、会)台,大厅宽大通明,可容纳300余人;二层前后两端均设月台,正面墙上右起左行横刻草书“高明光大”4个鎏金大字。二层置回廊,设高0.8米的罗汉寻杖木质护栏,窗均为木格方框玻璃窗。三楼为一敞厅,现为文物陈列室。
中山礼堂是1943年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六周年建盖。自建成至今,曾做过多种用途。1945~1949年为清溪中学使用,中山先生半身石刻画像及奠基石石刻文字用砂灰覆盖。1950~1978年为地方粮食仓库。20世纪60年代,中山礼堂建筑因所处位置较高,坐落地段属多雷区,曾多次遭雷击,故将原建三重檐四层楼房的顶层拆除。1978~1990年为富源县文化演出场所及中共富源县委会堂使用。1995年划归富源县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2002年为保护建筑及周边环境风貌,富源县人民政府下令将中山礼堂周围所有现代建筑全部拆除,并将中学教师宿舍、县文化局机关办公室、图书馆等单位全部搬出。1997年以来,省级文物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两次对建筑进行较大维修。2005年将三楼建成文物陈列室并免费对外开放。
中山礼堂传承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既保持了中华民国时期建筑古雅、简洁的独特艺术风格,又吸收采用了欧式建筑清丽高雅的营造样式,是中华民国时期建筑的精品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1998年11月,中山礼堂及文庙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