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 > 富源县旅游

富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胜境关
  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是一座“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天下奇关。胜境关属云南富源县管辖,是古代由黔入滇的主要通道,有“全滇锁钥”之称,至今仍留有秦汉时期修筑的五尺道。时景泰年间,云南巡抚洪弼为“助风风水之兴”,“补山川之胜”,派人建界坊于岭上。现存界坊系1923年重建。重建的界坊高14.8米,宽11.2米,为三开间木石结构牌楼。牌楼的正搂较高,两侧楼稍低,由12根楹柱支撑,上有9级牌楼斗拱托起飞檐。琉璃瓦的坊顶上有8条造型别致的吻龙与坊顶正中的金黄葫芦闪相辉映,十分壮美。……[详细]
富源文庙
  富源文庙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建筑坐北向南,由太和元气坊、棂星门、庠池、大成门、东西厢房、大成殿、魁星阁组成合院式建筑群,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太和元气坊,临街而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原建筑3开间,通面阔14.6米、进深4.8米、通高10.1米。坊置3踩斗拱。坊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平夷县冯元科中探花而建。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被拆毁。现存牌坊为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样设计重建。由于坊两侧有部分土地被居民房屋侵占。现存建筑为3开间,通面阔9.63米、进深5.83米、通高8米,规模、尺寸略小于原建筑。庠池,位于太和元气坊北面两级台阶处,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按古代学宫形制建成半月形。直径9.4米、半径4米。池上建有石质状元桥……[详细]
中山礼堂及文庙建筑群
  中山礼堂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礼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礼堂建在一石台基上,四周设条石台阶可通达室内。南面(正面)11踩、东面13踩、西北两面则为3踩。现存建筑为重檐砖石木结构,共3层。一层墙体为五面石砌筑,二层用青砖砌筑,三层以木板装修。建筑通面阔15.6米、进深35.6米、高13.3米。建筑南、北两面均附设攒尖顶检阅台,检阅台二层设寻杖木质护栏。建筑正面大门为欧式石质月拱门,门上方浮雕孙中山先生半身像,像左右两边阴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字,背面横刻儒家经典“礼、乐、射、御、书、数”6字。检阅台台明前石柱为青石方形,花瓶式石柱础下置莲花式石座。台明左边的方形石柱东西面刻“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题句,落款因受损待考;北面刻“富贵不能淫,贫贱……[详细]
块泽河大桥
  块泽河大桥位于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委会下铺村西北约800米处。桥由旧桥、新桥2座组成,垂直东西横跨于罗平、富源两县交界的块泽河上。 旧桥,距离河面高约30余米,石灰岩拱券纵联砌筑,2孔。全长30米、宽6米。桥孔径大小不一,西侧孔径跨度12米,东侧孔径跨度5米。两端桥墩直接利用河两岸石灰岩崖壁岩石为基石,中间桥墩立于河中凸出水面的石灰岩巨石上。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4米的条石护栏。桥东北侧石灰岩崖壁上阳刻横书“天虹接汉”4个楷体大字。桥两端原分别立有块泽厂募建石亭重修桥路施名刊记碑和悠久无疆碑各1通,现已毁无存。桥东端现仅存有中华民国5年(1916)腾冲商人张鉴藻倡议捐资重修路桥时镌立的中流砥柱碑1通。碑为青石质,长方体。高1.28米、厚0.32米,四面刻重修大桥经过,捐款人姓名。 ……[详细]
洞潭桥
  洞潭桥位于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委会新田冲村南1000米处的块泽河上。桥呈西北—东南向,依地势而建,巧妙运用河中石灰岩巨石作为桥墩中心基座。桥为石灰岩拱券纵联砌筑,2孔。桥面呈西北高、东南低斜坡状。全长43.9米、宽4米,桥面距河底高15.5米。桥面为青石板直联横砌,用材硕大。桥面中部微凸,两侧设高0.45米、图片厚0.3米的五面条石护栏。桥孔一大一小。大孔跨径12.5米,小孔跨径7.4米。桥拱中部置铁质避邪宝剑,两侧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图片桥西南端立有洞潭桥碑记1通。青石质地,碑额呈半圆首形,碑身呈长方形。碑通高2米、宽0.96米、厚0.18米。碑上部从右至左横书阴刻“洞潭桥碑记”5字;碑文直书左行阴刻,题跋已无法辨识,落款为“清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二月上浣榖旦立”。碑文字迹模糊,内容……[详细]
抹阁桥
  原名龙凤桥、酉集桥。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委会小营脚村东20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滇、黔两省分界的黄泥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全长40米、桥面宽5米,距水面高35米。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3米的条石护栏。护栏两端各置1对高1米的石柱及1对高0.4米的小石狮。桥墩利用河两岸天然石灰岩巨石加以砌筑。桥孔大小不一。大孔呈半圆形,孔径跨度18.6米;两侧泄洪小孔呈圆形,直径各为4米。桥拱两侧桥楣上方均阳刻太极图案,拱顶中央安设铁质避邪宝剑。桥西端引桥边立有1991年竖立抹阁桥碑记1通和县级、市级文物保护标志碑。据光绪《平彝县志》及建桥碑记载: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竣工于嘉庆十年(1805)孟夏月上旬癸酉日。“癸酉”属鸡,故桥称“酉集桥”。传统文化中,鸡为“凤”,河……[详细]
富源清溪洞
  富源清溪洞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中安监狱西50米处。清溪洞为一大型地下溶洞,因洞内长年流淌一股清泉而得名。洞口为西南—东北向,呈半圆形。高约15米、宽约35米、深约2500米。洞口内面积约500平方米。洞内现保存有清溪寺遗址和《留别平彝绅士七律四章》石刻一块。据考证,清溪寺为元代所建。据清康熙《平彝县志》之《清溪洞游记》记载: “清溪仙洞在城西三里,洞去清溪百尺。石室凝云,外敞内深。烟萝挂壁,乳滴苔浸。奇形怪状,雕镂难名。杳不可测,宛贮仙灵。”可知寺庙在明、清时期香火最旺,来往香客络绎不绝。中华民国《平彝县地志资料》载:“清溪洞在城西二里许,风雅为全邑冠,诗人骚客游览至此莫不叹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其中佛像虽老,多以老君一座为最古。”《留别平彝绅士七律四章》石刻一侧竖刻“泸州陈铸题”5个……[详细]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富源县营上镇合依村南约500米处的白龙山东坡。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所在白龙山主峰西面,是云贵高原特有的山间坝子,坝子内村寨错落,田园密布。白龙山东坡,下临奔腾不息的块泽河,坡度陡峭,形成十分险要的易守难攻之势。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富源县黄泥河,途经富村、营上、大河、中安等地。4月24日,红军行军至营上白龙山一带时,遭遇到国民党滇军李嵩独立团的堵截。经过激战,红军将敌人击溃后继续前行。4月25日,红军行至墨红镇车心口一带时,再一次与滇军展开一夜激战。此战红军一举将滇军独立二团全部歼灭,为红军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白龙山战斗是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较为激烈的一次战斗,战斗中共牺牲55名红军战士。为了缅怀先烈,更好地继……[详细]
豫顺桥
  又称东门桥。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富源县中医院西南50米处。豫顺桥由东向西横跨于东门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全长24米、宽5.3米、高7.1米,孔跨径18米。原桥面由不规则的纯青石块铺砌,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弧形。由于桥中部高凸,桥两端各设3级石台阶以减缓坡度,故只能供行人、马帮使用。桥面两侧设条石护栏,桥拱两面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桥东原立有1通建桥碑,现已损毁。据清康熙、光绪《平彝县志》记载:豫顺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由邑人张大云倡议筹建。“豫顺桥”,取“和顺平安”之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于损毁严重,知县韩再兰及地方绅士又捐资重修。历史上,由于豫顺桥古朴、典雅,加之周边景色优美,明清时期曾将此桥列为“平彝八景”之“豫顺仙桥”“玉真仙桥”等。2……[详细]
普冲党支部旧址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委会河泥村中的一座老房屋内。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8平方米。旧址建筑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7米、高7.4米。二楼明间右隔板上印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像下印有楷体“忠”字。房屋始建于1940年,20世纪90年代曾维修过,除部分木构件稍有糟腐断裂现象外,其余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在距离房屋西北300米处的普冲小学校园一角,立有普冲党支部旧址纪念碑1座。碑立于一个高约1.5米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四周设不锈钢护栏,设9踩宽1.5米的踏步通达。纪念碑为三角柱状体,碑座呈梯形,混凝土浇筑。碑通高5.6米,碑尖置一枚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正面刻“中共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一九四八年二月。”碑座横书阴刻普冲党支部……[详细]
营盘村李家官井
  营盘村李家官井位于富源县城东门社区第四居民小组营盘村内。井为圆形竖井。井口径0.59米、深7米。井壁四周用不规则的石块支砌。井栏石为一整块青石打制而成。井口沿内壁四周密布井绳磨痕凹槽,最深者达3厘米。据清光绪《平彝县志》记载:“李家官井在城中街李姓宅内。凿自前明。李氏世袭卫官。时地势虽高,井泉不涸。”可知,李家官井开凿于明代早期,井名因明代平夷卫(今富源县)“武官衙门”李氏为世袭卫官而得名。井为富源县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发现时井被淤泥及石块、砖头填塞。2009年,富源发生旱情,为抗旱救灾,当地人士清除古井内填埋物,恢复古井原貌和功能,缓解了当地村民人、畜用水灾情。此后,为保护井水不被污染,将古井周围3米范围内的地板铺设混凝土,沿井口之上浇筑了高0.6米的混凝土保护罩,井四周设……[详细]
响水河电站
  响水河电站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东2000米处的块泽河支流响水河北岸峡谷地带。水电站坐北向南,由机房、办公楼、发电机组组成,占地面积740平方米。机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正门上方用混凝土镶嵌右起左行横书“响水河电站”5字。发电机组为水轮式发电机组,1972年从昆明石龙坝电厂引进。机组本身为1910年石龙坝电厂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置的2台240千瓦机组之一。机组年发电量20万度。水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竣工投入使用时为二级站,装机容量240千瓦。1979年扩建二级机房。1987年扩建一级机房,现年发电量为5000千瓦。水电站使用的1910年德国西门子水轮式发电机组,历经百余年,现仍正常运行,极为珍贵,对研究我国早期水力发电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00年4月,富源县人民政府……[详细]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东北200米处。纪念塔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通高约9米。塔基呈正方形,用4根高2.8米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柱支撑,塔基四面镶大理石基面,边宽1.6米、高0.86米。分别刻烈士塔墓志、建塔说明及207位红军长征中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塔基四面边缘均行书阴刻楹联各1副,东面为“喜度今日春风暖,勿忘当年冬雪寒”;南面为“功在人民千秋颂,血溅疆场百世扬”;西面为“玉碑唯尽英雄迹,金塔永彰忠魂芳”;北面为“铁血虎胆天地动,伟绩殊勋金碧煌”。由塔基拾13级台阶直达塔身。塔身为方柱体,设塔刹式宝顶。塔身高6.36米,四面均有直行楷书阴刻文字。东面刻“除奸荡秽光华昭日月”;西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面刻“卫国保家浩气震乾坤”。……[详细]
车心口战斗遗址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车心口山顶部。车心口地势险要,绵延起伏,南接冷嘴子山、深冲、朝阳箐,北连起垴坪子山、尖山、朝阳箐山。面积约3000平方米。山上植被繁茂,山顶丫口有元代铺设的古驿道从中穿过,属易守难攻之地。1935年4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入滇由这条古驿道进入车心口山,与前来阻击的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经过6小时的激战,红军全歼敌军,取得胜利,为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斗遗址面积较大,整座山都留下红军战斗的足迹。2000年以来,由于当地政府封山育林,故当年红军战斗痕迹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遗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车心口古驿道
  车心口古驿道位于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车心口山上。驿道东高西低,呈东西走向,路面用不规则的块石铺就,部分路段石铺不规整。现保存较好的驿道路面约200余米、路面宽1.7米,其余路段的石路面已毁,仅存路基。 驿道为元代修建,属滇黔古道的网络支线。古道东接营上,过起铺、江浪到车 心口,再一路向西北过海坪、寨子口进入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据调查,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入滇时也曾从此路经过,在到达车心口处时,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现战斗遗址尚存。驿道对研究元、明、清时期曲靖的交通网络状况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紫塘大桥
  红紫塘大桥位于富源县营上镇迤启村委会小红紫塘村南500米处。桥由西北向东南横跨块泽河上,占地面积30.6平方米。桥为石拱桥,拱券纵联砌筑,共5孔。全长45米、宽6.8米、高5米。拱跨径8.7米、桥墩宽1.6米,迎水面设计成弧形分水尖。拱西南侧横书阴刻“毛主席万岁”5字;东北侧横书阴刻“为人民服务”5字。桥两端分别建有高2米、宽0.6米的正方体石柱各2根,柱顶呈宝塔状,柱底座呈台阶状。桥始建于1959年,时为木桥。1970年重修为石桥。桥对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交通史和桥梁建筑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河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大河遗址位于云南东部富源县大河乡东南部约3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6年被初次发现,并于2006年第三次发掘0土大量文物,被称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对洞内出土的大量动物牙齿、骨头化石考证,专家发现这一时期处于古人类狩猎形式的生活形态。这些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0现。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龙古寺
  石龙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石虬亭北面。寺内塑关帝、周仓等神像。按“八卦”方位植树8棵,人称“八卦树”。“文革”被伐7棵,现仅存1棵,古树贵州方长满青苔,云南方则呈一片黄土,观赏者无不称奇。……[详细]
沙寨营盘山遗址
  沙寨营盘山遗址位于富源县富村镇新店村委会沙寨村西1500米处的营盘山顶上。古城于营盘山顶依势而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不规则椭圆形状,形成易守难攻之势。现存城址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内城和外城。据考证,城址为大理国时期滇东三十七部之一的夜苴部酋长沙普额所建。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朝廷在境内设亦佐县,为方便管理,治所由此地迁建于向西10千米处(今亦佐村内),古城从此被废闲置。沙寨城址防御设施保存基本齐全,形制、格局清晰可辨。城址历史悠久,设计科学合理,规模大气,是研究宋、元时期云南东境少数民族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多乐张氏宅院
  多乐张氏宅院地点:富源县中安镇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物四周外延1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建筑物四周外延20米为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