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石窟寺遗址位于临翔区凤翔街道圈掌社区以南三公里处的飞来峰上,建于明清时期,属人工雕凿的石窟。石窟建于半山腰,北端的石窟建在一块悬崖上,通向石洞的道路为依山开凿的石梯、石栈道,石梯的宽度为50—80厘米不等,坡度大约为60度,栈道边缘有曾经安装护栏的圆形石洞。凤翔石窟寺遗址在民国县志有载,云岩古洞在城南九里许,云峰山畔有天然石洞十余洞,洞内宽广,有石床石凳,宛若天生。无雕琢痕迹。游憩其间者多留恋,不忍遂去。2021年2月为配合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对该石窟寺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22个石窟,瑞兽石刻1处,摸清遗址分布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有很大的开凿规模,从左到右呈四层分布,中间有两个隧洞。第一、二层位于隧洞口左侧,山峰中间段位置,穿过隧洞到达三层、四层。第三层窟龛数量较多,形制较大。窟檐已毁,调查发现地下有瓦片堆积和建筑柱洞。凤翔石窟寺遗址是目前临沧市普查发现的唯一一处石窟,是中国最南端的一个石窟寺遗址,为研究中国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