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石景山区旅游

万善桥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万善桥
万善桥为石景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万善桥,位于双泉寺东南百余米处,建于明代。旧时是通往门头沟妙峰山的必经之路,也是每逢农历三月慈善寺庙会、各处香会、香客去往天泰山进香的必经之桥。历史上记载,从金代金章宗修双泉桥(1194)至光绪1884年的690年间,历经明弘治、万历、清乾隆修缮。光绪年间,来了一位能工巧匠,巧妙地设计了现在的单孔石桥。1884年石桥建成,光绪赐名万善桥。据《重修双泉桥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昌国公要在桥南翠微山西麓建茔地,弘治六年皇帝命内官太监李兴督建双泉桥,寿宁侯鼎力助之。万善桥横跨于险要山涧之上,如同一条彩虹,连接着从八大处去往天泰山朝圣的唯一南古香道。万善桥建筑工艺简洁、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结构形式独特,桥体从南到北22米,(北面引桥8米,桥南面引桥4米)桥身10米,宽4米,流水面最大宽度10.05米,矢高11米,净矢高9.5米。马鞍形的背脊异常优美,线条柔和,拱券高大。

万善桥的建筑独特让人称叹:山野丛林中一座两侧有琉璃瓦护墙的石桥,桥墩建在巨型孤立砾石上。让人惊奇的是北侧桥墩的西北角,有四根古代铁锚铸在桥墩里。桥下背面桥体结构更是独特,由22组比例对称、横竖结合的青石结构,按拱券弧度精确计算而成的内桥底面建筑,对桥的牢固起到决定性作用,主拱券属镶边纵联分段并列式构造,是北京石拱桥中独一无二的结构方式。桥面坡顶一米左右过渡点很短,桥两边的坡度是二十度左右,给人的视觉桥顶面是尖的,像罗锅,当地百姓俗称罗锅桥。因桥两面的坡度较陡,桥面上凿有规则的防滑槽,间距16厘米,高2厘米。桥面上的防滑石槽,经过了百年来的车来人往,虽有些磨损但仍清晰可见,足以考量石头的坚硬。石拱券碹顶二侧各有一个螭状吸水兽和石刻桥名。


>>石景山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