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西门原建于明洪武年间,称通汴门,明万历四十二年重修,称威远门,天启四年黄河决口倒灌州城,西门堙废,至崇祯元年又经修复,更名为武安门。清康熙七年大地震西门塌毁,于雍正五年再修葺竣工,此时徐州城垣周长已增至20余里。1928年,徐州内城墙被变卖,西门城墙被拆毁,后荡然无存。2000年为配合城市建设,徐州博物馆对西门遗址进行了探掘,西城门由城墙、城门、瓮城及石板路面等部分组成。西门城墙局部呈南北向延伸,墙体长58.5米,宽11.5米,内外包砖,中间夯土。城墙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城门以青石砌筑,门道间道路铺石板。门宽4.4米,恰好与现代的“和平街”宽度相当。西城门主城门在和平街(西门大街)上,朝西。主城门外筑有瓮城,瓮城呈半圆形,面积约600平方米,城墙宽10.5米,比主城墙窄1米,构筑方法与主城墙相同。瓮城门在出主城门西南约30米,是城市的又一道防线,它的主体朝西南,与主城门呈曲尺形相对。这种瓮城和城门的布局可使敌兵或洪水进入瓮城后,不能直达主城门,有利于主城的防护。为更好的保护徐州古城墙遗址,20 年,西城门遗址被列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