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位于现徐州市鼓楼区黄楼办事处永康社区居委会河清路街道96 号。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月台和尊经阁台基。大成门为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5.8 米,进深7.6 米,高9 米,木直棂门窗;大成殿面阔五间宽20.25米,进深13.1 米,高11.7 米,方格门窗,檐下三层斗栱;月台长20.75 米,宽9.6 米;皆歇山顶覆琉璃瓦。原文庙格局完整,按照朝廷对地方孔庙的要求而建,共3路5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大成门前为泮池,左右为配殿,东南角为奎星楼。是徐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后因历史原因仅存大成门、大成殿。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大成门、大成殿重新修建。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为徐州文庙州学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义占据徐州,元丞相脱脱率军以炮攻城,位于城南隅的文庙首当其冲,毁于战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庙,由于黄水之祸,曾四易地址。到了清代,迁建于东察院的文庙已是“泽宫茂草鞠矣,倾圮湫隘甚”。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户张胆捐资,再次迁建了徐州文庙。徐州文庙完全按照明清两代朝廷对地方孔庙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在文庙的东南角是奎星楼。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星。奎星楼形式为重檐六角亭式,座落在水塘中间,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奎星楼迤西为七龙壁,七龙壁前为影壁墙,墙额上有"道冠古今,天下文枢,德配天地"十二个大字,影壁墙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仪路、仪门,立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字碑。入仪路、礼门到棂星门,始可进孔庙。棂星为天镇星,相传为天上文星。庙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同"奎星"一样,主要是为了圣化孔子。入棂星门,是为泮池。泮池是学府的象征物,因而亦称学府为泮宫。这座泮池为半圆形池塘,上有三孔石拱桥三座,桥长10米,宽1.5米。入泮池后是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是登入大成殿的重要门户。大成门后就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徐州文庙原有石碑10多方,记载着文庙数经迁徙建修的经过,随着文庙的多次变迁,石碑多散落于外,其中戏马台上有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徐州重建儒学记”和云龙山送晖亭内有清代状元李蟠撰书“徐州文庙碑记”两方,现在文庙大成门内还嵌有张伯英书清康熙年间的"迁建文庙碑记"、民国二十九年“重修文庙碑记”,分别为张伯英祖上张胆撰文和张伯英叔父张云生撰文。这些碑刻在书法艺术和历史资料上都有一定价值。
黄楼街道:黄楼街道办事处于1956年1月4日建成,因辖区内有名胜古迹“黄楼”,故取名黄楼街道办事处,1959年迁至现在河清路64号,距区政府约三公里。 2004年3月7日区划调整,由原来的黄楼、东站办事处合并为现在的黄楼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淮海路以北、环城路以南、中山北路以东、复兴北路以西,是鼓楼区唯一的城区办事处,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办…… 黄楼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