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狮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陕西巡抚毕沅所赠银两购买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庆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大家、邑人戈裕良为其堆砌假山。原宅第一进已无,第三进在抗战期间被焚烧,尚存第二进西首“风雪授经堂”三间,“更生斋”位于第二进东侧,第四、五进(均面阔五间)基本保存旧观。现留第五进内宅平屋五间。1993 年至1994 年,将留存故居建筑移建到离原址东北50 米的第二十四中学南隅,辟为洪亮吉纪念馆。移建后的建筑在东狮子巷20 号,有房屋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洪亮吉六世孙、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著名现代戏剧理论家洪深(1894—1955)也诞生于此宅,现洪亮吉纪念馆第一进已改为会议室,后进则辟为洪深纪念室,展出洪深生平事迹、著作、手迹、遗物等。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稚存,号北江,常州人,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入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 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6)回京供职,入直上 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 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帝,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洪亮吉自遣戍伊犁赦还后,从此家居撰述至终。为庆重获新生,洪亮吉索性号“更生居士”,书房亦更名为“更生斋”。他完成了《天山客话》、《外家纪闻》各1 卷,刊竣《乾隆府州县图志》50 卷。洪亮吉一生著作宏富。据光绪年间洪用懃授经堂所刊《洪北江全集》共220 卷,佚稿十七种尚不在此数,可谓多矣。这些著作许多是在其故居中编写完成。洪亮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人口问题的学者,乾隆五十八年(1793),他撰写完社会性质的《意言》20 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还早5 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论专著。内中《治平》、《生计》篇,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他的人口思想,成为我国人口理论的先驱。洪亮吉颇有诗才,今存诗近5500 首,与黄仲则齐名,时称“洪黄”。洪亮吉在写诗的形式和格调上追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传统,使其诗富有博采众长、主变尚新,讲求兴寄、闲雅蕴藉,工于白描、奇思独造,众体兼备、尤长古体,风格多样、雄健为主的艺术个性。清诗坛“江左三大家”之一蒋士铨夸之为“铁崖乐府容斋笔,万口争传洪亮吉”。洪亮吉还是骈文高手,与李兆洛齐名。其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北江诗话》中,该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金石文字、历史人物、科场掌故、史学、地志、书法、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