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东傍钟山,南凭秦淮,西据石头(即清凉山、石头城),北控后湖(即玄武湖),自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开工兴建,至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完成,历时二十年零四个月之久。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目前,人们习惯所称的“南京城墙”,实际上是南京明城墙的京城。
南京城墙长达35.267公里,高度一般在14米至21米之间,最高处达25米,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垣。南京城墙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砌筑墙身,以糯米汁拌石灰浆作粘合剂,十分坚固。沿城有垛口(雉堞)13616个、窠棚(堡垒)200座,均为御敌之用。沿城-尚有数十米宽的护城河,可谓“金城汤池”。
南京城墙的城门历称“内十三、外十八”。内城(即现存南京城墙)明初原开13座城门,即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江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和朝阳门。现存明代城门只有聚宝门(今中华门)、石城门(今汉西门)、神策门(今和平门)、朝阳门(重修过,今中山门)和清凉门(原清江门)等5座。其余均已拆除,现之挹江、玄武、解放、集庆等11座城门,都是清末到解放后为城市建设需要而增辟,已不是明时旧物。
明代南京城墙集我国古代城池之大成,其平面布局突破我国都城方正的传统,从军事防御出发,因地制宜,使城墙穿插在自然山水之间,雄伟、古朴,迤逦曲折,蜿蜒起伏,形似蛟龙,山水城林,相得益彰,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骄傲,也是世界城池建筑史上的雄伟奇观。
600余年的岁月沧桑,南京古城墙历经战火、洪涝等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毁损严重,现存城墙25.091公里,巍然屹立,仍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其囊括面积之大、内外相连之长、高厚用材之坚及依山傍水之胜,堪称举世无双,为研究都城史、城垣建筑史和古代战争史提供了第一手的直观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每年正月十六南京人还有的爬城头风俗习惯。清代甘熙《白下琐言》记载南京“正月十六玩城头”盛况云:“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踏太平。聚宝、三山、石城、通济四门为盛。”说的是,每逢农历正月十六,南京的男女老少纷纷爬到城墙上去,祈盼新年里太太平平无疾病,所以这个风俗也叫“走百病”或“踏太平”。此时,春意萌动,空气清新,城郊田野一片新绿,登城远眺,令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
南京明城墙和南京的山、水、林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她如同一条闪光的彩带,将散落在南京这一块热土上的珍珠——“钟山风景区”、“秦淮民俗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大江风景区”串在一起,使南京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视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而备受国际关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