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仙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园东蚂腰东坡处。
原墓的规模很大,有牌坊、墓道、祭堂、碑亭等,抗战中被严重毁坏,范鸿仙墓在十年--中又被彻底毁坏。1972年10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着手修复范鸿仙墓。同时,将范夫人、老同盟会员李真如的遗骨由汤山坟头移来合葬。
范鸿仙,名启光,字鸿仙,18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08年春,范鸿仙离家赴上海投身革命运动,并加入同盟会,与章炳麟、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范任主笔,他以“孤鸿”为笔名,经常撰文鼓吹革命,提倡共和,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败,被中外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时,范鸿仙亲自到芜湖,发兵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日本。1914年,他受孙中山之命.由日本返回上海发动反袁军事斗争。袁世凯悬赏10万银元,捉拿范鸿仙。1914年9月20日深夜,范鸿仙在戈登路起草军书时,被袁世凯派遣的4名匪徒杀害,终年32岁。
范鸿仙被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孙中山先生电召范鸿仙夫人李真如前往日本,亲予抚恤慰问,他高度评价了范鸿仙的一生,并答应“待革命成功后,定将范鸿仙举行国葬”。1929年9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将范鸿仙附葬中山陵园内。1935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追赠范鸿仙为陆军上将,并组织葬事筹备委员会,办理其葬事。同年11月,国民党中央派人到上海将范鸿仙灵柩迎到南京,暂厝第一公园内的国民革命烈士祠内。1936年2月18日,国民政府及各界人士在停灵处举行公祭仪式,2月19日举行国葬。
今日的墓园远远不如昔日之规模,在东蚂腰口,入口处立有一座牌坊,牌坊上额书“烈士范鸿仙墓道”,不知道是谁墨迹,还有一块当年建墓用的花岗石,长约1.5米,宽约0.7米,厚约0.2米,尚未完全成形石料;墓道的弹石路面,用水泥铺就,墓道中段路侧有一座石亭,石亭横额上有--书写的“烈士范鸿仙纪念亭”,而亭子的那副楹联似乎就不像--的墨迹了,于1973年4月重新修缮的的坟冢前,新树立了范鸿仙和李贞如的合葬碑,碑前有新建的祭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题字“陆军上将范公鸿仙之墓”刻于墓碑中央,下首一行“夫人李真如一九七三年合葬于此”。现范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范鸿仙(1882-1914) 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合肥籍烈士,被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臣”,死后得以入葬中山陵,与廖仲恺墓共同拱卫中山墓。而在其家乡合肥,也曾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他就是被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的合肥“辛亥三烈士”(另两人为倪映典和吴旸谷)之一的范鸿仙。 一支笔胜十万师 “他绝非一介文人,他深知仅仅靠舆…… 范鸿仙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