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寿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寿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81年称横钢居委会,2003年称横山社区。

1981年前称东门居民区,1981年称城东居委会,2006年称东昌社区。

1981年称城中居委会,2005年撤销居委会,建立望江社区。

1950年为山峰乡上岩、下岩、岩山脚村,1952年9月称卜家蓬三岩农会,1955年称三岩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卜家蓬管理区富岑塘、岩下、岩山脚三个大队,1968年三个大队合并称三岩大队,五十年代年称卜家蓬乡三岩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三岩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称陈家乡石泉农会,1956年称陈家乡石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石泉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石泉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石泉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古为郭邑里,1949年属寿昌县城关镇一、二村,1958年称红星公社东门大队,1961年称寿昌镇人民公社东门大队,1981年2月称寿昌镇东门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称寿昌县城关镇七村,1956年称寿昌城北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称红星公社城北大队,1961年称寿昌镇人民公社城北大队,1983年称寿昌镇城北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称寿昌县城关镇第八村,1958年称红星公社城中大队,1961年称寿昌镇人民公社城中大队,1983年称寿昌镇城中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属卜家蓬乡十二村,1958年称红星公社河南里大队,1961年称寿昌镇人民公社河南里大队,1983年称寿昌镇河南里村村民委员会。

十八桥村于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十八桥村、滩下村、郑山村合并而成。

十八桥:1950年9月称卜家蓬乡十八桥村,1955年称十八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卜家蓬管理区十八桥大队,1961年称卜家蓬公社十八桥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十八桥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十八桥村村民委员会。

滩下:1949年称卜家蓬乡滩下村,1955年称滩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归属十八桥大队第五、六生产队,1961年称卜家蓬公社滩下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滩下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滩下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十八桥村村民委员会。

郑山:1949年称卜家蓬乡窑上村,1955年属航头公社航头大队第一、第二生产队,1961年划归卜家蓬公社称十八桥大队第七、第八生产队,次年,从十八桥大队划出,成立窑上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因与洋溪公社窑上大队重名,更名为郑山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郑山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郑山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十八桥村村民委员会。

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

卜家蓬村于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卜家蓬村、上马山村、前山塘村、小山村合并而成。

卜家蓬:1949年称卜家蓬乡卜家蓬村,1955年称卜家蓬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卜家蓬管理区卜家蓬生产队,1961年称卜家蓬公社卜家蓬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卜家蓬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卜家蓬村村民委员会。

上马山:1949年称卜家蓬乡下马山村,1955年称下马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下马山大队,1965年改称上马山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上马山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上马山村村民委员会。

现称寿昌镇卜家蓬村村民委员会。

前山塘:1949年属溪沿乡第一村,1952年划归卜家蓬乡,1956年称前山塘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前山塘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前山塘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前山塘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卜家蓬村村民委员会。

小山:1949年称卜家蓬乡小山村,1955年称小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卜家蓬管理区小山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小山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小山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卜家蓬村村民委员会。

红路村于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后大路村、毛家畈村合并而成。

后大路:1949年称周村乡后大路村,1952年称卜家蓬乡后大路农会,1955年称后大路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卜家蓬管理区后大路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后大路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后大路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红路村村民委员会。

毛家畈:1949年称周村乡毛家村,1952年称卜家蓬乡毛家农会,1955年称毛家农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称卜家蓬公社毛家大队,后因同名而更名为毛家畈大队,1983年称卜家蓬乡毛家畈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毛家畈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红路村村民委员会。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属至孝乡;宋末推行都图制后属十三都、寿都;清雍正六年(1728)属枣园庄;民国30年(1941)属万松镇。

解放初属万松镇,1950年划建小乡后属周村乡。

1983年4月政社分设后,分别组建余洪、前村畈、枣园3个村的村民委员会,属卜家蓬乡人民政府领导,1992年5月起属寿昌镇政府领导,2007年7月三村合并,组建新的余洪村村民委员会开展基层自治管理和服务。

1703年形成大塘边村,2007年拆扩拼大塘边,河村合拼建成大塘边村。

于2007年6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大塘边村、河村村合并而成。

大塘边:1949年称陈家乡大塘边农会,1956年称陈家乡大塘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大塘边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大塘边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大塘边村村民委员会。

河村:1949年称陈家乡河村农会,1956年称河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称陈家公社河村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河村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河村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大塘边村村民委员会。

陈家村于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陈家村、四垄口村、小刺源村合并而成。

陈家:1949年称陈家乡陈家农会,1955年称陈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陈家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陈家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陈家村村民委员会。

四垄口:1949年称于合乡四垄口农会,1956年称陈家乡四垄口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四垄口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四垄口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四垄口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陈家村村民委员会。

小刺源:1949年称于合乡小刺源农会,1956年称陈家乡小刺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小刺源大队,1983年称陈家乡小刺源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称寿昌镇小刺源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陈家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