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卫计委官网发布《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的通知》。记者获悉,省爱卫会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获选的村来自广州、佛山、汕头、惠州、梅州、江门、清远、肇庆、揭阳等。 |
该村聚居落户、依山傍水,且地形仿如一仙鹤在河边觅食,故名鹤岗。南宋时期建村,建国初期属番禺县第九区和风乡,1960年成立鹤岗大队,1963年鹤岗村、杨山村、硖石村合并为杨山大队;1979年由杨山大对拆分复名为鹤岗大队,1987年成立鹤岗村委会,沿用至今。鹤岗村……。 |
传说地下水源丰富,故名水沥。建于清代,建国前属江莲乡,1958年称江村人民公社水沥大队;1984年2月经郊区政府批准,改名水沥乡政府。1985年1月后改水沥村委会,沿用至今。水沥村水沥村位总面积4.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多公顷,下辖两个自然村,11个经济社,本村户籍人口38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该村交通方便,新广花一级公路和旧广花路、北二环高速公路经过村辖内。村内有红葱种植基地。……。 |
江村村江村村是一条历史悠久,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行政村,辖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00多亩,户籍人口8216人,其中农业人数5566人,居民人数2650人。江村村主要经济支柱是三大公司一市场,即是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江村经济发展公司、江村建筑工程公司、江村农贸市场。 2005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为12.38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791亿元,增长了16.91%,是近十年来增幅最高的一……。 |
因建村时此地为一块㘵地,何姓人氏聚居于此,故名何㘵。元朝时期建村。民国时期至1949年为番禺北区何布乡。1951年至1957年为何叶大乡(何布、叶边、大龙头)。1958年至1960年改称山何乡(茅山、何布)。1961年至1984年称江村公社何㘵大队。1985年1月设立何㘵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何布村……。 |
两下村两下行政村位于江高镇西北面,东南面与本镇大石岗、朗头村,西面与杨山村,北面与两上村的土地相接相连。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亩。其中鱼塘面积420亩,经济作物250亩,水稻面积180亩。自然村4个,分别为格田村、马头村、景风村、渔民村。村属下经济社五个,分别为格田社、马一社、马二社、景风社、渔民社。2005年底本地户籍人口1327人,农业人口822人,非农业人口505人,外来人口5……。 |
两上村两上村位于江高镇神山管理区西南边,明、清时期称慕德里司两丫潭,后属番禺县管辖。全村总面积为1.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56人,其中农业户口1133人,非农业人口623人,外来人口250人。有耕地面积850亩,鱼塘面积1000亩;村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2005年村投入巨资重新布局引水灌溉工程,全村形成连片优质韭菜生产基地。2005年总收入为4091万元,其中工业占66.24%,农业占33.5……。 |
井岗村井岗村位于江高镇北部,毗邻花都区,村内道路接汇广清高速和北二环路,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4亩,辖内6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1350人,其中农业人口665人,外来人口210人。井岗村2005年全年工农业总收入15695万元,比去年增长9.5%,年人均收8362元,比去年增长2.8%,本村以种植红葱而闻名。村投入大量资金铺建了通往神山工业园区周边的道路,兴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 |
因主要管辖勤星村,故名。1949年属番禺县第九区同中乡;1955年,更名为第六社。1957年更名为勤星村,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田、沙溪、勤星合称为大田大队。1978年复称大田村、沙溪村、勤星村。1985年设立勤星村委会,沿用至今。勤星村……。 |
和龙村位于白云区太和镇政府以东,上下接壤,在一环路横穿整村,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生产社,本地常地人口2729人。和龙村村地处道路枢纽位置,交通发达,人流物流频繁,过半村民应聘务工,小部份村民自营经商及交通运输,属人多地小的半城镇农村。村、社集体靠出租厂房及土地为主要收入,经济基础较溥弱。现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探索拓展村、以发展旅游度假为主。……。 |
米龙村地处太和虚镇旁,距广州市区16公里,北二环、京港澳、华南高速公路经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地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亩,总人口8480人,其中常住人口2480人,外来人口6000人,有四个自然村,分设八个经济合作社。自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积极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目前我村形成以出租产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的发展模式,也成为我村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全村有……。 |
乾隆元年(1736),朱黎贡五姓人家在此开村,田氏人家忠厚老实,深得人心。村民为纪念田氏先人,故称田心。乾隆年间建村;1958年成立田心大队,1984年称田心乡。1993年撤乡设立村委会并沿用至今。田心村位于广州市广从路边,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63人,田心村委会距广州市13公里,离太和镇2公里,有3条主干道直通太和镇和广州市,本村利用本地的优势引进了通城物流和米克伦制衣厂……。 |
头陂村位于帽峰山西麓,九太路两边,面积约为20.2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00多人,是太和镇最偏远的山区村委会。头陂村委会距离市区18公里,离太和镇6公里,一条九太公路贯穿全村,全村东至西约10公里,紧贴帽峰山森林公园,本村没有高效盖的经济实体,近两年在上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建设“农家乐”项目,项目占用土地面积900亩,其余农田土地还是以种蔬菜、果树为主,是保持完好生态的处女地块,将……。 |
园夏村会位于106国道龙归段西面,面积约1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多人,外来人口约5000人,是太和镇最西面的村委会。园夏村委会距离广州市区18公里,离太和镇政府6公里,只有一条道路通往106国道,地缘优势较弱。地处平原地带,地势较低,园夏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社集体经济,利用靠近周边工业园区优势,吸引外资,出租难以耕种的土地建厂房,办企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几年的努力,……。 |
朱村街联兴村位于朱村街北部。现有8个经济合作社,耕地面积1496亩,山地面积约5500亩,常住人口约1362人,2009年农民年均收入4250元。联兴村有好山、好水、好田,良好的生态资源及丰富人文资料。朱村街“红玉湿地公园”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位于广汕公路以北,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原生态森林、植被、湿地、瀑布、禽鸟、古树古木、历史文物等均保护良好,山上四季分明、山……。 |
因村边有一山形似龙,龙头向村边而来,故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三区,1951年土改时称龙岗乡。1956年成立维新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称龙岗大队,属中新公社。1961年朱村公社成立,改属朱村公社改称前锋大队。1978年析为联兴、龙新、龙岗三个大队。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朱村公社),改朱村区,龙岗大队调整为龙岗乡。1987年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设龙岗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属朱村镇。2004年2月,……。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