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泰州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泰州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海陵是泰州市主城区。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泰州市,原县级泰州市改设为海陵区。现辖4个镇,6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新能源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370平方公里。

海陵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海陵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曾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并称“四陵”,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盐税文化、戏剧文化和禅宗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怀瓘、宋代教育家胡瑗、明代哲学家王艮、明清评话宗师柳敬亭、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法师、旅欧侨领单声都是历代名贤的杰出代表。海陵还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海陵、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海陵是江苏沿海、沿江T型经济带的重要咽喉,东西分别承接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328国道、宁启铁路以及苏中5条通江达海航道在此交汇,是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的重要节点。随着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复线改造、苏中机场、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海陵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集散功能与日俱增。

海陵科教发达、社会文明,人居环境优美。海陵是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落户泰州,科技研发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海陵民风纯朴,社会祥和安定,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区”称号,是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海陵工贸繁荣、发展快速,产业优势明显。海陵是一座充满活力、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工贸城市,曾孕育了春兰、林海、陵光、梅兰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近年来,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数控机床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和动力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以复合管材和电极铝箔为主导的新材料、以IC封装和微电子为主导的新电子、以动力和机械装备为主导的新装备等优势特色产业。新能源产业园被列入泰州市“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的战略规划。作为中心城市主城区,海陵全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城区大商贸、城郊大市场、城北大物流”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初见端倪。坚持“集聚发展、规模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成海陵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城北物流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要载体和平台,逐步成为引领全区三次产业发展的集中区、示范区、带动区。

海陵政策优惠、工作高效,服务环境优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政务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对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代办各项报审批手续;实行行政性“零”收费政策,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特殊优惠。积极打造“诚信海陵”,各项承诺确保兑现,所有服务确保到位,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优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降低时间和费用成本,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2005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在泰州“设立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中国医药城”;2006年11月,中国医药城正式启动建设;2009年3月,泰州医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医药类国家级高新区;2010年2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医药城机制正式建立,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高新区。目前,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列74位,在215家全国生物医药类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12位。高港区是泰州的滨江主城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也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教育之乡”“银杏之乡”,1997年8月伴随着地级泰州市的成立而组建。

2021年6月,着眼于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泰州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启动融合发展,实行“区政合一”的运行模式,目前区级职能机构融合已经到位,下设生物医药、化学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5个功能园区,下辖5个乡镇、7个街道。这也是全省第四个、长江以北第一个推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发区。融合后的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土地总面积404.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现有企业总数2.55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43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

融合发展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一手抓全方位融合,搭框架、建机制、稳人心、聚合力,推动原有体制机制的重构与再生,实现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全区上下自觉形成了“融合思维、全域视角”的主观认知,牢固确立了“特区思考、超越自我”的行动自觉,着力涵养了“叠加思辨、勇闯新路”的气质禀赋,两区融合“1+1=1”的化学反应正在逐渐生成,“1+1>2”的乘数效应正在不断释放。一手抓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6.86亿元,增长1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8.78亿元,增长29.4%;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981.55亿元,增长3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77亿元,增长8.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4亿元,增长11.8%,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及增幅继续保持泰州市前列,成为全市第一个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的板块,顺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奋进“十四五”,融合启新程,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力全方位融合,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更具向心力、更具竞争力、更具辨识度的改革先行区、创新活力区、发展引领区和幸福示范区,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高地和未来泰州拥江发展的新城中心,奋力书写“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名城的崭新篇章。

泰州市姜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北纬32°20′~32°42′、东经119°48′~120°18′,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市,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通扬运河贯穿其中部。南部地面高程4.50~6.50米,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地面高程2.50米,属江淮湖洼平原。2020年年末,全区总面积857.75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664.96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92.79平方千米。全区耕地面积4.22万公顷。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亚热带北部,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鸭、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特种养殖主要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亚热带北部,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鸭、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特种养殖主要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姜堰是一座集水乡、湿地、生态、古镇为一体的旅游城市,是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处北纬32°40′—33°13′,东经119°43′—120°16′。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江都,西与高邮、宝应为邻,北与盐都隔界河相望。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政区东西最长、南北最宽各55千米。总面积2393.3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949.6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1.46%;水面积443.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8.54%。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16亿元。

全市设有乡镇及街道26个:昭阳街道、戴南镇、大垛镇、荻垛镇、戴窑镇、合陈镇、昌荣镇、陶庄镇、海南镇、大邹镇、永丰镇、安丰镇、新垛镇、钓鱼镇、大营镇、沙沟镇、千垛镇、中堡镇、兴东镇、临城街道、陈堡镇、周庄镇、垛田街道、竹泓镇、林湖乡、沈伦镇。设有江苏省兴化经济开发区1个,居民委员会60个,村民委员会463个。

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襟江近海,东、西、南三面临江,总面积6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34万人,拥有52.3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35公里,全线获批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辖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和8个镇、1个街道、3个办事处,181个行政村、3427个村民小组。

靖江建县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史传,东吴大帝孙权曾在这里围垦牧马,民族英雄岳飞也在这里留下足迹;这里是伟大的渡江战役起点,被誉为“东线第一帆”升起的地方。靖江历史不长,但人杰地灵,曾诞生过著名实业家、民族工业骄子刘国钧,走出了31位共和国将军、9位两院院士。靖江山水盆景独树一帜,饮誉海内外,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魁星阁、四眼井、岳王庙、刘国钧故居等人文景观堪称靖江历史文化的瑰宝,孤山、百里江堤、长江大桥等处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勤劳智慧的靖江人民,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了蟹黄汤包、双鱼肉脯等享誉海内外的美味佳肴,获得了“中国四季美食名城”“汤包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靖江紧紧围绕“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顺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基本现代化典型城市评选中,位列全国第21、全省第8;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29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33位,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2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增长1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96亿元,增长7.6%;市本级实现工业开票收入1329.43亿元(不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增长18.8%。

致力转型攻坚,综合实力显著攀升。强力组织项目攻坚突破,成立南京靖江发展促进会,在“北上深宁苏”设立驻外招商引才分局,成功举办长三角、大湾区、成都招商引智推介会等活动,2021年,签约青山不锈钢深加工等亿元以上项目168个。实际使用外资4.36亿美元,创历年新高。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建成智能车间69个、智能生产线139条,打造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被省政府表彰为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五大临江产业稳步发展,年造船完工量接近10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第一大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系泊链生产基地。建成泰州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封关运营,培育了以恒艾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凯飞为代表的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12.5米深水航道竣工投用,港口年吞吐量达2.3亿吨。

狠抓改革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行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6.5%,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认定省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深入打造“1230”营商环境品牌,在全省首批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在泰州率先推出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零处罚。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1887个进驻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率超过98%,审批提速90.6%,“证照联办”模式在全省推广,“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激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连续2轮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有效提升重大项目承载力。成立全省首家“首贷中心”,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扎实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新增信用等级AA+公司2家。

突出宜居宜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集中财力完成广靖高速公路靖江互通、城西大道、公新公路改扩建,积极支持靖江江阴长江隧道、沪陕高速靖江段扩建工程建设,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纵六横”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老城面貌持续改善,五年累计改造棚户区14.44万平方米,全面完成472栋44.2万平方米D级公寓楼危房解危工作。新城品质日益提升,休闲水街、晨阳里商业街、印象城建成运营,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主体封顶,音乐花海广场、“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十圩港景观带成为网红打卡点,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荣获中国山水盆景名城、中国建筑之乡称号。“1189”农村公共服务模式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季东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东进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利珠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美徐周、七彩利珠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循环经济产业园投入使用,全面实现长江靖江段禁捕,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力攻坚水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完成上青龙港、合兴港等6条入江河道整治,上九圩港、公兴河等16条河道(段)建成幸福河湖。优化调整乡镇污水管网建管体制,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入选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

坚持普惠均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8万元和3万元,分别增长10.5%和11.8%,连续六年稳居苏中前列。坚持把实施民生工程摆上突出位置,当年80%以上新增财力支出投入到民生事业。基本医保覆盖率达98.5%,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连增”。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五年来累计投入36.7亿元新建改建24所学校,全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1.8%,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比例达93.75%,均位居泰州前列。省靖中、省靖中专校搬迁新址,公共实训中心投入使用。率先推出“5+2”课后延时服务,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整治率100%。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创成三级中医院,成为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创成国家卫生镇4个。获评省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对口帮扶永寿县联络组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从严管党治党,党建根基全面夯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以服务发展为目标,创建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创设“一把手”研修班、“领帆攻坚”讲坛等载体平台,着力培育“身边困难找身边党员”等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示范亮点和特色板块,使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更强、工作更实、威信更高。开展“三好四优”争创活动,建立干部“三项清单”量化考评,树立崇尚实干工作导向。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廉洁乡村”“廉洁机关”建设,开展对村(社区)交叉巡察,党风政风与日俱新。

泰兴,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置县于南唐升元元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素有“教育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提琴之乡”“减速机之乡”等美誉。中国地质之父丁文江,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丁西林,著名作家陆文夫,国际主义战士杨根思等,都是泰兴名人的杰出代表。名扬中外的黄桥决战就发生在泰兴境内,光荣的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泰兴儿女。全市总人口114.69万,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现辖14个乡镇、3个街道、3个省级开发区和3个市级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金融生态优秀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江苏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市。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北纬31°58′12'~32°23′05',东经119°54′05'~120°21′56'。东接南通市如皋市,南界泰州市靖江市,西濒长江,与镇江市扬中市、常州市新北区隔江相望。北邻泰州市姜堰区,东北与南通市海安市接壤,西北与泰州市高港区毗连。东西最大直线距离为47.0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为43.5千米。全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总面积1172.27平方千米,水域216.58平方千米(含江域面积42.88平方千米),占18.4%,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

泰兴市辖济川街道、延令街道、姚王街道,黄桥、虹桥、广陵、滨江、宣堡、古溪、曲霞、河失、新街、珊瑚、张桥、分界、元竹13个镇和根思乡,共有56个居委会,294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