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第五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

第五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

  日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和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五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录的通知》,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等95个村列入第五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将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等27个镇列入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街道)。
  以前此地无文化,现在已启动发展文化,本地居民集资办学,启蒙文化的意思。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百纳基层人民公社鹏程管理区启化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百纳区鹏程彝族苗族乡启化村,1991年建镇并乡撤区时为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启化村,2019年成立鹏程街道,为鹏程街道启化村。启化村……。
  宋家坝村位于坝黄镇东南部,东南边与河西办事处、桐木坪乡和坝黄镇高坝村相连,西与木弄、坪茶村交界,北与木弄村接壤。村委会驻地黄泥堡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0公里。宋家坝村由原宋家坝村、塘边坡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605户2298人,有9个党小组53名党员。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97.5亩,其中:田933亩,占耕地面积65%。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稻谷、……。
  1、龙门坳村位于谢桥办事处的东北部、全村共14个村民组,468户,2138人,全村共15平方公里,耕地4150亩(其中粮田1500亩),经果林1500亩,森林植被6489亩,聚居汉、土、侗、苗等四个民族,是谢桥办事处的主要经果林和养殖业村之一。2、近年来,龙门坳村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方面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锐意进取,使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被铜仁地区、万山特区授予“先进……。
  大湾村位于盘信镇西部,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6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56户,1295人,劳动力863人。全村耕地面积272.1亩,其中:田231.7亩,土40.4亩。大湾村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民风古朴,民居建筑具有一定风格:四合院、吊脚楼相互交映生辉。村落处于一个盆地底部,四面环山,植被覆盖率达90%,一条大河从村中流过,可谓是青山绿水,交通便利,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大湾村属季风亚热带湿润地区。村……。
  棉花山村位于普觉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总人口1638人,337户,14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21人。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8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烤烟、茶叶、经果林。主要以茶为主,现有茶园面积1800亩,个体加工企业3家,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80%的村民经济收入来至于茶叶,人均纯收入3120元。……。
  沙子坳村位于亚鱼乡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离铜仁市32公里,地势为低山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达—4℃,年平均降雨量950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2—6月份,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沙子坳村辖9个村民组,406户,1585人,贫困人口168人,全村总面积4305亩,其中耕地1089亩(田761亩,土328亩),有林地2030亩,荒山、草地面积1126亩,水域面积60亩,森林覆……。
  河口村位于江口县东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o52’~108o56’,北纬27o50’~27o53’。距县城52公里,怒太公路线贯穿而过,村寨依山傍水。河口村辖22个村民小组,1087户48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215人。全村共有自然村寨36个。河口村是以(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村,全村总占地面积3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有耕地面积2923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112……。
  寨抱村位于太平乡中部,距江口县城15公里,江梵公路通村而过,由原三塘、寨抱两个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农业生产、生态畜牧业发展较好的行政村。辖24个村民组,有877户,3246人。民族构成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85%以上村民为苗族、侗族及土家族等。全村有耕地3317亩,人均耕地1.02亩。2010年人均吃粮620公斤,人均纯收入3152元。一、经济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太平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铜仁地委、行署和……。
  神仙庙村位于龙塘镇政府所在地东部,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距石阡县城12公里,镇政府3公里,东与本镇大屯村接边,南与龙井乡接边,西与本镇白泥塘相邻,北与本镇大屯村接壤,是一个以侗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全村共辖个11村民组、415户、2063人,其中党员24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0岁(预备党员1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60岁),劳动力1089人,常年外出打工656人,耕地面积15……。
  玉竹村位于桶井乡政府东面,距乡政府驻地3千米,辖7个村民组,2010年全村年未310户1289人,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130万元,人均纯收入1900元。主要产业有黄花、烤烟、养殖等,玉竹是桶井“黄花之乡”黄花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00亩。2011年全村种植烤烟300亩,烟叶质量上乘,其地区气候适宜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大牲畜存栏400余头。基层党建方面:2011年被县委党建办命……。
  长征村是革命老区,1934年红三军在土地湾建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指导川黔湘鄂边区革命斗争,策应中央红军长征。长征村位处谯家镇中东总,东与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相邻,南与高田村接壤,西界堡上和桂鲜村,北连白石溪村,总面积4.32k㎡,人口1777人,村跨六景井河,铅厂至生苗坝,公路穿行其中,村内有完全小学校一所,村卫生医疗室一个,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区内有土地湾、何家岭、蒋家、杨家、赵家、田家、李家湾……。
  刚边村居住在三百河畔,古榕树、铁索桥和别具一格的吊角楼,小桥、流水、人家,把刚边民族村妆扮得惟妙惟肖。刚边全村有277户,1368人,5个自然寨散落在清山秀水之间。刚边村待客的特产是香猪和煨酒。刚边村有“超脱的刚边”之谓,这一带壮乡自称为太阳的儿女,有洗裸泳的习惯。每到夏季,三百河的傍晚,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全身在清澈见底的河边洗浴,玩水嬉戏。在20世纪50年代前,多为男女同池共浴,以后逐步……。
  銮里村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3.5公里,北与高增乡银梁村毗邻。全村辖2个自然寨,分别是以侗族为主的銮里大寨和以苗族为主的岑报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36户,1001人,耕地面积742.27亩,人均口粮380公斤,以种、养殖业及进城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纯收入1580元,銮里是村委会驻地,地处小溪田坝边,海拔230米,很久以前是几个小自然村散居,后来集中在一起。“銮”是侗语“团”的近音,“里”是合……。
  排莫村位于丹寨县扬武镇西南部,北临宰沙村,南临争光村,东临排莫村,西临基家村,距扬武镇人民政府驻地10.08千米。属性信息:下级组织辖排莫、送竹、瓮排3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长途电话区号为0855,邮政编码为557500,面积15.0400平方千米,人口2091人(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他信息:于扬武镇东南部,于原复兴乡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排倒坡南麓,排莫沟两岸,属低山地貌。主要居住民族有……。
  王家寨村位于兴仁镇南部,北临岩英村,南临扬武镇龙塘村,东临福亚村,西临夭坝村,距兴仁镇人民政府5.95千米。属性信息:下级组织王家寨、王情寨,辖区范围东至翻扛坡,南至乌及,西至平寨,北至岩英,长途电话区号为0855,联系电话15085667276,邮政编码为557500,面积1.8840平方千米,人口517人(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他信息:地处河岸,低山地貌,木房瓦顶。主要居住民族有苗族。……。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