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第十三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工作的通知》(皖农产函〔2020〕839号)要求,各市、直管县认真组织申报。经初审、专家组评审、厅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拟认定当涂县护河镇等3个镇、肥西县铭传乡新光社区等45个村为第十三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新光社区位于铭传乡东部,地处丘陵,全村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200亩,人口2200人,下设22个村小组,成立一个总支,下设两个支部,新光卫生站一所,新光小学一所,县道官山公路自北向南贯通全村。 ……。 |
传说,原来有个国王,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五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对于病危国王不闻不问。一个冬天的晚上,国王即将病逝,但是他有一个愿望,要吃到新熟的小麦。这个唯一的女儿,就到全国各地寻找成熟的小麦,当她精疲力尽来到黄里时,上天被其孝顺的举动感动,当她一转身,背后的小麦就黄了,她采一把小麦;又一转身,背后的小麦又熟了。就这样满足了国王的愿望。后国王女儿到黄里居住,黄里地名由此而来。1958年为任土楼公……。 |
1979年属于辉山公社,1983年属于辉山乡,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曹市、辉山、顺河、高长营四乡合并设立曹市镇,属曹市镇,2005年,辉山村、惠冯村(不含河东徐自然村)合并设立辉山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辉山行政村总人口3983人,耕地面积7878亩,有8个自然村,共有党员105人。辉山曾是革命地,为了纪念烈士们,那时的百姓就建造了烈士陵园和纪念堂。每年清明节乡镇各单位及学校都会来扫墓,纪……。 |
汴河村由宗邓村、灰山村、汴河村合并而成,东接长沟村,南靠新汴河,西于阴陵山村相邻,北靠淮北市辖小桂庄林场,总面积11.432平方公里,人口4879人,辖吴口、时庄、张庄、王庄、刘庄、许庄、邓庄、马铺、大山、二山、孙庄1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25个。村活动场所设在原宗邓村村部。全村共有党员86人,原灰山村为长沟镇“双培双带”示范基地。……。 |
郑楼村概况郑楼村位于渔沟镇北部。全村总人口4325人,941户,共11个村民小组,辖郑楼、吕庄、谷堆三个自然庄,共104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和三个支部,村两委干部6人。近年来,郑楼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 |
据古史记载,春秋时代,管仲是齐国的相邦,有一年回家探母,发现家乡洪水成灾。很多人家的住房被水淹倒,大部分人仍在齐腰深的水里站着,而且水中浮尸遍野。管仲立即发动大家运土堆台,把水里的人救到土台上,从那以后,一到洪水成灾的年份,人们堆土筑台避水,作为管仲家乡的黎民百姓,就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台子”。意是教育后代处人做事要像管仲那样,重信用、讲道义。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颍上县几户每姓人家人家都有“台子”……。 |
白洋湖村紧靠闻集镇政府,辖105国道两侧占线4公里。全村辖11个自然村,980户,4012口人,4100亩耕地,村内有中心完小一所、敬老院一所、卫生室一所,村部系砖混结构楼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该村现有土地治理片3个,科技高产攻关田1000亩,主要以定单小麦、高产玉米、优质大豆和无公害草莓为主营项目,主导产业初具规划。全村有建材加工厂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轮窑厂2家,规模化良……。 |
吴桥村位于田营镇南部,辖6个自然村村,有1420户、人口4739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11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7人,耕地面积4300亩。全村现有养猪厂1家,养鸡厂3家,麻绳加工厂2家,泥鳅养殖1家,家具厂两家,养兔厂一家,成立“正奇船舶有限公司”,带动本村90%青年到浙江造船厂就业,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村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发展经济势头强劲。 吴桥村以创建“五个好”村……。 |
因境内有李咀孜新村自然村,李姓村民居多,且位于淮河南岸湾头处,而得名李咀孜,后因简写,得名李咀孜,故得名李咀村村民委员会。原为曙光大队;1966年改为李咀大队,隶属于山王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李咀大队改为李咀村,隶属山王乡;1989年,孔集街道与山王乡合并,成立山王镇,属之;2012年李咀村改为李咀社区村民委员会,2018年李咀社区村民委员会改为李咀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山王镇至今。李咀村位……。 |
宋王村位居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北部,合淮阜高速公路和206国道贯穿村内,市内乘24、35路公交车直达村口,交通便利。我村辖23个村民组,总人口3810人,总面积5800亩。现有党总支1个,下设宋庄、王郢2个支部,党小组8个,党员56人。村内建有小学1所,村级达标卫生服务所1个,村村通工程水泥路2条,总长约11公里。2010年度,有642人外出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我村属典型的岗区,农民……。 |
王楼村位于大通区九龙岗镇最东端,东望高塘湖,西临淮蚌高速、合蚌高铁,南接孔店乡,北靠合徐高速淮南连接线。该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322户,1383人。其中,劳动力700余人,外出务工劳力占全村总人口30%。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24名。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多亩、其中退耕还林600余亩,养殖水面20余处、400余亩。以麦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双孢菇种植、畜禽养殖、机械育种……。 |
祝岗村位于涧溪镇南部,在2008年区划调整时,由原祝岗村、郑郢村、东坪村合并而成。辖区人口约5600人,有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农田约6000亩,山场约7000亩,矿产资源为凹凸棒黏土约800亩。改革开放以来,由原来的三片形成三个产业结构模式:原祝岗片有经果林、畜禽养殖场、矿产资源三大农民增收支柱,形成产、销两旺的好局。原郑郢片以种植甜叶菊促进农民增收,开垦荒山造林约1000亩,……。 |
长山村位于来安县城北部约15公里处,312省道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335户,1809人,总面积14746亩,其中耕地面积1290亩,山场12716亩,村庄面积520亩,水面220余亩,大型牲畜1100余条,羊6000余只,家禽83000余只;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以打工(人均收入1000元),养殖(人均1000元),种植(人均800元)三大类;辖长山中学和长中心小学两所学校。……。 |
因所辖区域内有村庄李姓聚居,地势高远看像田埂,得名高埂李,以此名称前二字命名,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高埂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废除保甲制,为自然村庄;1952年为高埂、岗上两农业初级合作社;1958年属朱湾人民公社;后改建高埂、岗上两个大队;1961年划属九梓公社;1966年属红旗公社;1977年复属九梓公社;1981年岗上大队更名黑树棵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置九子乡,高埂、黑……。 |
因此处原为明洪武初年六安侯王志的府第,故名大王府,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大王府村民委员会。1950年设县直属镇府城镇,大王府村属之;1955年12月至1958年9月,撤区并乡时,单设府城镇,属之;1958年9月,府城镇并入飘扬人民公社,大王府大队属之;1959年8月镇划初,单设府城镇,属之;1970年1月撤区,更名为红卫镇,属之;1972年9月复称府城镇,属之;1982年2月,各公社均改称乡政府……。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