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崇兴镇 | 隶属:灵武市 |
区划代码:640181102 | 代码前6位:640181 |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宁A |
长途区号:0951 | 邮政编码:753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万人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崇兴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感于新旧社会巨大变化,改称大寨子为崇兴,取崇党恩,兴旺发达之意,得名崇兴。…[详细] |
韩渠村 | ~200 | 村庄 | 口传资料言,明朝时,朱元璋死的韩诚为灵武城隍。韩氏族子弟继先祖之志,于灵武戍边落户,灵武韩家墩,官府命从秦渠上并修一条支渠,名韩渠;浇灌韩家墩一带农田…[详细] |
崇兴村 | ~201 | 镇中心区 | 1983年成立,至今无变化。…[详细] |
台子村 | ~202 | 村庄 | 古自然地貌,为黄河支流边高地,宋至西夏时重要渡口,其地理东关镇,清朝称台子,故名。…[详细] |
中渠村 | ~203 | 村庄 | 中渠,民国年间于西渠,东渠中间开中渠为秦渠支渠,因中渠得名中渠村。…[详细] |
中北村 | ~204 | 村庄 | 民国年间形成村落,因处于中渠村之北而名为中北。…[详细] |
海子村 | ~205 | 村庄 | 1975年成立,至今无变化。…[详细] |
榆木桥村 | ~206 | 村庄 | 清末,今榆木桥一带村民遍植榆树,开挖榆树桥沟,于沟上用榆木造桥,榆木桥由此得名。…[详细] |
杜木桥村 | ~207 | 村庄 | 民国年间,今杜木桥村出了一名杜姓的团长,出资于秦渠上修了一座木桥,方便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人称杜木桥,于此居住的村落,以桥得名杜木桥村。…[详细] |
杜家滩村 | ~208 | 村庄 | 清统治十年(1871年),杜氏先祖移居灵武旧城东南10千米处的大碱滩,因得名杜家滩。…[详细] |
郭碱滩村 | ~209 | 村庄 | 清同治末期,回族郭氏先祖搬迁至该地大碱滩,人称郭家碱滩,故名。…[详细] |
龙徐滩村 | ~210 | 村庄 | 龙徐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架桥村 | ~211 | 村庄 | 1950年,属四区徐家滩,称新龙滩,1951年于山水沟架起宁夏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原沟西地区建立新架村。1959年为新华桥管理区龙三大队。1986…[详细] |
良繁生活区 | ~500 | 村庄 | 良繁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华桥生活区 | ~501 | 村庄 | 新华桥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镇人民政府驻崇兴,以“崇尚兴盛”意得名。
基本介绍:
崇兴镇
位于灵武市南5公里处,辖区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耕地4.6万亩,人口44046人,其中回族人口3.6万人,占人口总数83%。
2004年上半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65亿元,工农业产值1.9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60元。镇党委如期实现了“五好党委”目标。该镇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畜牧业继续保持了高位发展势态。投资340万元完成了海子东山坡、老鼠咀羊产业平台建设,羊只入栏3200只;投资450万元完成了韩氏平台前期建设,达到了水、电、路的“三通”。扩建了1个占地30亩的奶牛示范园区,完善了金昊达奶牛养殖园区,奶牛入园达480头。全镇羊只饲养量达8.1万只,基础母羊4.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灵武管辖的“右营”区(对应于吴忠的“左营”)。
1949年之后,为灵武县二区政府驻地,辖今郭家桥乡及其以北、灵武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1955年10月,成立崇兴寨乡。
1958年9月,改置为崇兴公社,辖区相当于原崇兴镇的地界。
1983年10月,恢复为崇兴乡。
1985年12月,改建制为崇兴镇。
2003年7月,与原杜木桥乡和新华桥镇的龙徐滩、新架桥两村合并,并保留原来的崇兴镇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