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凤岭乡 | 隶属:隆德县 |
区划代码:640423206 | 代码前6位:640423 |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宁D |
长途区号:0954 | 邮政编码:756000 |
辖区面积:约5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25万人 |
人口密度:2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巩龙村 | ~200 | 村庄 | 1949年为巩龙寺村,属巩龙乡;1955年建立初级农业社时,改为许沟社,属吕梁乡;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许沟生产大队,属吕梁乡,同年冬季划归凤岭公社…[详细] |
薛岔村 | ~201 | 村庄 | 因村庄早期有薛姓人家在山岔居住而得名,后因村委会驻地于此而得名。…[详细] |
卜岔村 | ~202 | 村庄 | 解放后建政时属吕梁乡;1956年建立初级农业社,命名为灯塔社,属吕梁乡;1958年公社化时划归桃山公社,为灯塔生产大队;1962年把灯塔分为两个生产大…[详细] |
于河村 | ~203 | 村庄 | 1956年建立初级农业社时,属吕梁乡;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了于河生产大队,属凤岭公社;1984年改名为于河村委会,属凤岭乡;2004年,原于河村、小…[详细] |
冯碑村 | ~204 | 乡中心区 | 因村庄由冯家塬和碑窝里两个自然村合并建立新村时各取一“冯”一“碑”字而得名。…[详细] |
齐兴村 | ~205 | 村庄 | 1949年为齐兴村,属凤岭乡;1956年建立初级农业社时,为齐兴社,属凤岭乡;1958年公社化时,命为齐兴生产大队,属凤岭公社;1984年春季,改名为…[详细] |
李士村 | ~206 | 村庄 | 1949年李士珊村属凤岭乡;1956年建立初级农业社时,为李士珊社,属凤岭乡;1958年公社化时命为李士生产大队,属凤岭公社;1984年改名为李士村民…[详细] |
齐岔村 | ~207 | 村庄 | 解放后至2004年属上梁乡管辖,现属凤岭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时,为齐岔大队;1984年改名齐岔村民委员会,属原上梁乡;2004年,乡镇合并,属凤岭…[详细] |
地名由来:
凤岭乡因境内的凤凰岭而得名。
基本介绍:
凤岭乡地处隆德县城以南23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现有3030户,12492人。全乡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80亩,其中退耕还林14263亩。东与陈靳乡接壤,西与神林乡相邻,南与甘肃曹务乡相连。凤岭乡是朱庄河流域的发源之地,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历史悠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隆德县著名的文化之乡之一。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按照“养畜,种药,抓劳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和劳务输出工作,全乡年均种植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芩、黄芪、秦艽等药材10000多亩,年均输出劳务人员4000多人,大家畜存栏达到6700多头,有力的促进
文化旅游:
上齐新石器遗址位于隆德县凤岭乡齐兴村。2019年7月31日,上齐新石器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濒沟畔,南至齐国柄场,西接喇嘛嘴,北起上齐村剧场,东西80米,南北37
历史沿革:
1949年,设凤岭乡、上梁乡。
1958年,改凤岭公社、上梁公社。
1984年,复置凤岭乡、上梁乡。
2003年10月,上梁乡并入凤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