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西宁市 > 大通县 > 桥头镇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

[移动版]
地名:桥头镇隶属大通县
区划代码:630121100代码前6位:630121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1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33.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2万人
人口密度:184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人民路南社区~001镇中心区
该社区管辖人民路以南居民,故名人民路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人民路北社区~002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人民路北段,故名人民路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园林路北社区~003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园林路北,管辖范围为园林路北的居民区,故名园林路北社区居民委员。…[详细]
园林路南社区~005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园林路以南,故名园林路南社区。…[详细]
解放路北社区~006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解放路北十字,故名解放路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解放路南社区~007镇中心区
解放路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元朔社区~008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位于原元朔乡而得名。元朔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3年6月成立,沿用至今。东邻石山乡,南与长宁镇新添堡毗邻,西邻宁张公路,北至中央储备粮西宁直属库…[详细]
铝电社区~009镇中心区
桥头铝电社区属于单位型社区,隶属于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由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进行管理,故名铝电社区。…[详细]
小石山社区~010镇中心区
以地理性标志,位于小石山脚下而命名。该社区原本隶属于人民路南社区,后因该社区管理地域过大、人口过多,经相关部门多次调研论证,将人民路南社区重新划分为人…[详细]
矿山社区~011镇中心区
该社区所辖城区为原煤矿老片区和开发区新建小区,周边山下曾开采煤,故名矿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八一社区~012镇中心区
八一社区所辖城区是新建小区,以八一路而命名。…[详细]
大煤洞村~200镇乡结合区
大煤洞村是煤矿采煤区。阳坡庄之南,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山村,庄前是大煤洞沟。海拔2515米。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在此发现煤炭资源,清朝雍正年间(17…[详细]
元树尔村~201镇乡结合区
据传在村前头有古树一棵其形呈园形,村以此得名,意为位于元树尔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闇门滩村~202镇乡结合区
闇门滩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据村内白姓村民口传:白氏家族系蒙古族白旦尔吉千户后代,原籍宁夏,于明嘉靖二年迁此居住,后逐步融合为汉族。明代隆庆…[详细]
胡基沟村~203村庄
“胡基”指“胡墼”,后演化为胡基,系青海方言,土块之意。意为周边有很多较大土崖的村,故名。…[详细]
小煤洞村~204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有煤炭且地区较小,故名小煤洞村,意为地理位置位于小煤洞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向阳堡村~205镇乡结合区
因村庄向阳且有一堡子,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大通县五区桥头乡向阳堡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桥头镇;1958年公社化时,称桥头公社向阳堡大队;…[详细]
红河限村~206镇乡结合区
意为驻地红河限自然村的村民委员会。村民自康熙初年逐步迁入,形成村庄。因村东山口垭豁红土覆盖,山壑由于水土流失,呈现红色,因此得名红壑岘,后演变为红河限…[详细]
毛家寨村~207镇乡结合区
清雍正年间,罗布藏丹津叛清,年羹尧率军平叛,麾下毛姓将军在此安营扎寨,故得名毛家寨。…[详细]
老营庄村~208镇乡结合区
据传,元朝至顺年间,桥头小石山处有一座三角小城,为鄯善公主旧居,因在城东部驻扎过营寨,故名老营庄。…[详细]
大湾村~209镇乡结合区
清同治年间建村,当时由袁氏从贺家寨迁住于此,因村处于四山环抱的大湾之中,故名大湾。…[详细]
水泉湾村~210镇乡结合区
本村处于四山环抱的山湾之中,并有两处泉眼,取名水泉湾。…[详细]
毛家沟村~211村庄
明洪武年间,村建于毛家寨村东面的一条沟内故名叫毛家沟。…[详细]
贺家寨村~212镇乡结合区
据传,贺氏原本是当地藏族,在此地筑寨居住,以贺姓取村名。明初从南京等地汉族移民迁来定居,相互通婚,遂逐步与汉族融合。…[详细]
古城村~213镇乡结合区
始建于明初。据传,隋朝在此修城一座。清雍正三年,又在城北约2.5千米处修城一座,名新城。因该城比新城早,故名古城至今。…[详细]
后庄村~214镇乡结合区
村始建于元朝末年,后于清同治年间,回族迁居,光绪年间迁出,由石山乡上丰积村汉民迁居于此。因地处新城之后的村庄,故名后庄。意为地理位置位于后庄村的村民委…[详细]
后子沟村~215村庄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为汉族居住,同治三年(1864年)汉族全部迁到湟中水峡。有甘肃回族迁来居住至今。因地处原新城乡后侧的沟内,故名后子沟。…[详细]
南关村~216镇乡结合区
地理位置位于新城南部的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上关村~217镇乡结合区
据传,元明时期,在古城北面2.5千米处修城一座,谓之新城。城北通往北部的道路两侧,商贾云集,加之移民增多,久而久之,发展成较大村庄。1949年建政时,…[详细]
上庙沟村~218村庄
隋大业五年,隋炀帝游河右,进入北川长宁谷,在此与群臣宴会时,其胞姊病死,建金娥圣母庙一座。又有明朝千户李谆在景阳寺沟平叛战死,后朝廷嘉封为忠勇王,建造…[详细]
下庙沟村~219镇乡结合区
隋大业五年,隋炀帝游河右,进入北川长宁谷,在此与群臣宴会时,其胞姊病死,建金娥圣母庙一座。后明朝千户李谆在景阳寺沟平叛战死,朝廷嘉封忠勇王,建造李王庙…[详细]
新城村~220镇乡结合区
据《大通县志》记载,清雍正三年(1726)年,在古城北新建北川营城,后叫新城。城门朝东,城周围有护城河、吊桥。城内有副营衙门,为北川营都閫府,城北有总…[详细]
窑庄村~221村庄
因村处后子沟拦腰中间,原名“腰庄”,解放后,在此烧过窑,便用“窑”代替“腰”,故得名。…[详细]

地名由来:

桥头镇,原名峡口,1930~1932年,在宝库、黑林、东峡河汇合处修木桥一座,名济通桥,沟通了东峡地区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之后城乡居民陆续迁居此桥两岸。马步芳当局在此开设商号,修建学校,倡办集市贸易,峡口日益繁荣,桥头之名,从此开始。

荣誉排行:

2015年7月,桥头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桥头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桥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县府驻地。人口6.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2%,藏族占3.2%。面积33.6平方千米。辖胡基沟、向阳堡、红河限、暗门滩、元树尔、小煤洞、大煤洞7个村委会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桥东、牦牛山、园林北路、园林南路7个居委会。1952年建桥头乡,1956年设桥头镇。1958年改为五星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桥头公社。1965年复设桥头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前,桥头镇是县属的一个堡。

1949年,建立桥头乡,属第五区管辖。

1956年6月,将桥头和向阳乡、闇门滩乡、小煤洞乡合并建立桥头镇。

1958年,与良教乡合并成立五星公社。

1960年,改五星公社为桥头公社。

1961年,从桥头公社分出良教公社。

1984年,改为桥头镇。



以下地名与桥头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