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林乡 | 隶属:大通县 |
区划代码:630121200 | 代码前6位:6301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29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万人 |
人口密度:3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上阳山村 | ~200 | 乡中心区 |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明朝中叶有甘肃等地回族迁来居住,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回族迁往塔尔、良教一带。后又有刘氏、唐氏等姓从宝库乡祁汉沟迁来居住,因村…[详细] |
下阳山村 | ~201 | 村庄 | 此地很早以前为少数民族游牧区,明朝中叶,有甘肃等地回族迁居于此,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回族迁往塔尔、良教一带居住,贺氏从青山贺家庄迁此居住,因村居上阳山之…[详细] |
生地村 | ~202 | 村庄 | 明朝中叶,此地有回、蒙、藏族居住,清朝光绪年间(1875至1908)回族迁往塔尔、良教等地,又从青山迁来刘、权二姓在此居住,因耕种刚开辟的生荒地故名。…[详细] |
毛合湾村 | ~203 | 村庄 | “毛合”系蒙古语,短山沟之意。本村因有个短沟而得名。…[详细] |
卧马村 | ~204 | 村庄 | “卧马”系藏语,叫俄玛格勒,指牛奶多之意,卧马是藏语谐音变渡而来,故名。…[详细] |
雪里河村 | ~205 | 村庄 | 雪里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庄沟村 | ~206 | 村庄 |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数民居游牧区,明朝中叶,有回族、蒙族等居住,清光绪年间,回族迁走,又有汉族李氏从城关迁来居住。由于居住在宽多洛沟和毛合湾沟的中间,故取…[详细] |
麻哈村 | ~207 | 村庄 |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此地很早以前遍地是黑刺林,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据《刘氏家谱》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刘民从会宁路尔原迂此地居住,故名。…[详细] |
棉格勒村 | ~208 | 村庄 | 清朝顺治年间,是蒙古族、藏族牧民的游牧区,民国二十一年李氏从城关迁此,开荒耕种,逐步发展成村庄。“棉格勒”系蒙古语,意为野葱。此地多生长野葱而得名。…[详细] |
白土垭豁村 | ~209 | 村庄 | 此地原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民国13年(1924)从青山贺家庄迁来李姓、刘姓居住,因居住在全家湾与雪里合中间的垭豁分界处,故名白土垭豁,简称白土。…[详细] |
泉家湾村 | ~210 | 村庄 | 泉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柳林滩村 | ~211 | 村庄 | 刘氏在清朝乾隆年间从会宁潞尔原迁至多林刘家山,公元1925年又迁住于此。因村建在多河柳的滩地,而得名柳林滩。…[详细] |
地名由来:
1949年建政时以山青林多之意得名青林乡。
基本介绍:
青林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
历史沿革:
1949年,为青林乡、多洛上乡,属二区。
1956年,青林乡与多洛上乡的一部分(除石头滩)合并成立多林乡。
1958年,与多洛乡、逊让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后改为多林公社。
1961年,为青林公社。
1965年,与多林公社合并,为多林公社。
1980年与多林公社分设,成立青林公社。
1984年,为青林土族乡。
1985年11月6日改为青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