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庄镇 | 隶属:大通县 |
区划代码:630121108 | 代码前6位:6301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5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新庄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新庄”意为新建的村,故名。新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沿用至今,办公地点在新庄镇政府院内,居民分散宝库,新庄两个乡镇。…[详细] |
新庄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明末清初,顾氏等汉族民众从山西、陕西等地逃荒来此定居;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汉移居,汉族迁去西山下河沟居住,回族由下河沟来新庄居住,重新建村…[详细] |
申哇村 | ~201 | 村庄 | 此地原是藏族居住,“申哇”系藏语,木匠之意,因村内有木匠,故名申哇村。…[详细] |
硖门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原是牧区,明末清初,汉族从南京、山西、陕西等地迁来此处居住,光绪二十一年年(1895),回汉移居,回族马氏从黑林迁此居住,汉民迁往他村,因村地处宝…[详细] |
台其庄村 | ~203 | 村庄 | 此地原是蒙古族黄台吉首领部落居住地,并修有台吉府,后有汉民迁来居住此地,以台吉府得村名。后台吉庄演变为台其庄村。…[详细] |
尕庄村 | ~204 | 村庄 | 此地原是藏族居住地,明末清初,从江南一带的汉族逃荒来此定居,因人少户小,故名尕庄;清光绪二十一(1895)年,回族迁来此地居住,沿用尕庄村名。…[详细] |
中滩村 | ~20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汉民严氏从南京到此,居住在两河中间的平滩,得名中滩,后称中滩村。…[详细] |
吉仓村 | ~206 | 村庄 | 明隆庆年间,藏族居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回族马、杨两姓从西山乡毛沟迁来吉仓居住,汉民迁住他乡,沿用吉仓村名。“吉仓”是藏语,“公用房屋”之意…[详细] |
兰隆村 | ~207 | 村庄 | 兰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石崖村 | ~208 | 村庄 | 明末清初为藏族居住地,光绪二十一年(1895)回族马氏从黑林迁来此地居住,因村靠着红沙石崖,故名红石崖了,后称红石崖村。…[详细] |
下山村 | ~209 | 村庄 | 原为藏族居住,清光绪年间,马氏、祁氏先后逃荒来此定居,上下山是同一山脉,本村位于山之下,故名下山,后称下山村。…[详细] |
上山村 | ~210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1875至1908)马氏、祁氏先后逃荒来此定居,因上下山是同一山脉,本村位于山之上,故名上山村。…[详细] |
李家山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传说,明末清初此地原是藏族居住地,清乾隆三年(1738)陈姓从江南等地逃荒来此地居住,村以姓取名陈家山,后来因李姓人多户大,更改为李家山,后称李家山村…[详细] |
地名由来:
新庄镇辖有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等十二个村,因镇政府驻地在新庄自然村而命名。
基本介绍:
新庄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54.4%。面积54.4平方千米。辖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吉仓、中滩、尕庄、红石崖、兰龙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新庄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新庄乡,1956年设新庄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庄公社,1984年复设新庄回族乡,1985年又改为新庄乡。
历史沿革:
1949年,建立新庄乡,属四区。
1956年,合并为新庄乡。
1958年,属解放公社。
1961年,除将石家庄划归塔尔公社外,其余仍为新庄公社。
1984年,为新庄回族乡。
1985年,改为新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