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西州 > 都兰县 > 巴隆乡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巴隆乡

[移动版]
地名:巴隆乡隶属都兰县
区划代码:632822203代码前6位:632822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7 邮政编码:817000
辖区面积:约570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000人
人口密度: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托托村~200村庄
托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乌拉斯台村~201村庄
乌拉斯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诺木洪村~202村庄
诺木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哈图村~203村庄
哈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夏图村~204村庄
夏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伊克高里村~205村庄
伊克高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布洛格村~206村庄
布洛格村是纯牧业村,全村有59户,210人,牧户均为蒙古族,由于草场分散,无法集中定居,至今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分别居住于阿尔刺图沟、布洛…[详细]
科日农业村~207村庄
科日农业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河西村~208乡中心区
1958年后改为伊克郭勒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河西村,沿用至今。…[详细]
清泉村~209村庄
因此村有泉而得名。1958年后为伊克郭勒生产大队农业耕地,1984年后改为清泉村,沿用至今。…[详细]
三合村~210村庄
1984年,由宗加乡铁奎农业点、沙日农业点、巴隆乡夏图农业点合并,故称“三合”,故名。…[详细]
雅日哈图村~211村庄
“雅日哈图”系蒙古语,意为生长柳树的地方,故名。…[详细]
新隆村~212村庄
“新隆村”意为繁荣昌盛的村,故名。1958年建香日德农场后为该农场五大队,1987年改为新隆村,沿用至今。…[详细]
河东村~213村庄
因本村位于伊克高里河东岸而得名。"1956年建香日德农场后为该农场四大队农业耕地,2001年至2003年青海省政府组织实施香巴开发项目时,由海东地区民…[详细]
科日牧业村~214村庄
科日牧业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巴隆”系蒙古语,意为“右”之意,因清代蒙古和硕特部右翼在此驻牧而得名。

基本介绍:

巴隆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109千米。人口0.4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4%。面积5705平方千米。辖乌拉斯台、诺木洪、哈图、夏图、伊克高、布洛格、托托、科目、科尔、河西、清泉、三合、雅哈图、新隆14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巴隆乡,1958年与宗加乡合并成立巴隆公社,1962年分设巴隆公社,1984年改为巴隆乡。

文化旅游:

塔温搭里哈遗址

塔温搭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西南约10公里的塔温搭里哈(蒙语地名,即五个山头的意思),由于该地区降雨量极少甚至多年不遇,遗存保存相当完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由四个大山包和三个

塔温他里哈遗址

塔温他里哈遗址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在青藏公路546公里里程碑北。塔温他里哈蒙古语为五个山包之意,小山包之间为一广场,山包上及广场地面皆散布有陶片、杂骨、石器、毛织物,但广

历史沿革:

清朝至民国时期,巴隆是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右翼盟西右后旗的驻牧地,俗称巴隆扎萨克旗。

1956年,建立巴隆乡。

1959年,与宗加乡合并称巴颜公社。

1962年7月,从巴颜公社析出,成立巴隆公社;同年11月,又改称巴隆乡。

1968年,巴隆乡改称巴隆公社。

1984年,恢复巴隆乡,辖科日、托托、布洛格、伊克高里、夏图、哈图、乌拉斯台7个村(牧)民委员会。


以下地名与巴隆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