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宗加镇 | 隶属:都兰县 |
区划代码:632822103 | 代码前6位:6328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7 | 邮政编码:817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000人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诺木洪中心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诺木洪中心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诺木洪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宗加镇诺木洪村是“路南村”、“路北村”、“诺木洪村”三个联建党支部,成立一个新的诺木洪村,联建后的诺木洪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人口540人,耕地面积166…[详细] |
西西村 | ~201 | 村庄 | 西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阿斯林村 | ~202 | 村庄 | 阿斯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努日村 | ~203 | 村庄 | 努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那木哈村 | ~204 | 村庄 | 那木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布拉村 | ~205 | 村庄 | 布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沙日村 | ~206 | 村庄 | 沙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托海村 | ~207 | 村庄 | 托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铁奎村 | ~208 | 村庄 | 铁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农业村 | ~209 | 村庄 | 因村庄居于原宗加乡政府附近唯一农业村而得名。…[详细] |
哈西娃村 | ~210 | 村庄 | 哈西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田格力村 | ~211 | 村庄 | 田格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艾斯力金村 | ~212 | 村庄 | 艾斯力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乌图村 | ~213 | 村庄 | 乌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诺木洪农场生活区 | ~500 | 镇乡结合区 | 诺木洪农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
“宗加”系蒙古语,意为“西或左”之意。新中国成立前为蒙古族右翼盟和硕特部西左右后旗的驻牧地,因此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宗加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8月,农业部认定宗加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枸杞)。
基本介绍:
宗加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60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面积0.9万平方千米。辖西西、阿斯林、努尔、南木哈、布拉、沙日、托海、铁奎、农业9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宗加乡,1958年并入巴隆公社,1962年分设宗加公社,1984年改为宗加乡。
诺木洪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10千米。人口0.1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面积1.1万平方千米。辖诺木洪、艾斯里金、乌图、哈西哇、田格里、路北、路南7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太吉乃乡,1958年改为诺木洪公社,1984年改为诺木洪乡。2005年,都兰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宗加乡和诺木洪乡,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属西戎地。
汉代时期,属西羌地。
西汉后期,属西海郡。
元朝时期,属宣政院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司辖。
明朝时期,属曲先卫。
明末清初时期,属和硕特蒙古政权,清朝初期,为卫藏地。
民国时期,属甘边宁海镇守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归青海省都兰县管辖。
1956年,建宗加乡。
1958年,并入巴隆公社。
1962年,分设宗加公社。
1984年,改为宗加乡。
2005年9月,撤销宗加乡,与诺木洪乡合并设立宗加镇。
青海枸杞又名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
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近年来,按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以枸杞生产为该镇的主导特色产业。2010年,全镇枸杞种植面积5.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从事枸杞生产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