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南州 > 共和县 > 沙珠玉乡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

[移动版]
地名:沙珠玉乡隶属共和县
区划代码:632521202代码前6位:632521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4 邮政编码:813000
辖区面积:约68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983人
人口密度:约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珠玉村~200乡中心区
“珠玉”藏语,意为四方地,因驻珠玉山脚下,故得名。…[详细]
曲沟村~201村庄
“曲沟”藏语,意为弯曲的沟,在此附近建村委会,故得名。…[详细]
耐海塔村~202村庄
“耐海塔”藏语意为林稞边沿,故得名耐海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治乃亥村~203村庄
“达连”蒙古语,意为日常用品的收藏袋子,平时打在肩上,前后有两个口袋,村境内有两个形似褡裢的小湖,故得名。…[详细]
下卡力岗村~204村庄
“下卡力岗”即“卡岗学玛”藏语,是部落名意为崖坎的山,从化隆搬迁而来沿用地名。…[详细]
达连海村~205村庄
“达连”蒙古语,意为日常用品的收藏袋子,平时打在肩上,前后有两个口袋,村境内有两个形似褡裢的小湖,故得名。…[详细]
种子村~206村庄
种子村在1975年接收部队农场土地,成立种子繁殖队的基础上,建成种子村,故名。…[详细]
上卡力岗村~207村庄
“上卡力岗”即“卡岗贡玛”藏语,是部落名意为崖坎的山,从化隆搬迁而来沿用地名。…[详细]
上村村~208村庄
“上村”藏汉复合语,是“郭密贡玛”的简称,故名。…[详细]
扎布达村~209村庄
”扎布达“藏语意为猫儿刺,故名。1975年始置为扎布达公社,1975年改称扎布达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扎布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地名由来:

沙珠玉藏语,意为四方地,原属环湖八族之一,主要居住民族为藏族,进行游牧,故得名。

基本介绍:

沙珠玉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5%,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681平方千米。辖珠玉、上村、种子、耐海塔,上卡力岗、下卡力岗、曲沟、大连海、知耐亥9个村委会。1949年为都秀区辖乡,1958年并入三湖公社,1963年分设沙珠玉公社,1965年改为沙珠玉乡,1968年改为沙珠玉公社,1984年复称沙珠玉乡。

文化旅游:

朱乃亥遗址

朱乃亥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朱乃亥台地西。朱乃亥系沙珠玉河北岸台地,台地较为平坦。遗址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较多的杂骨、陶片。陶片看出器形

朱乃亥台遗址

朱乃亥台遗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岗力卡村,类别为古遗址。朱乃亥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1509年)蒙古族徙居,清道光年间蒙古族北移、环湖八族之一都秀藏族部落人牧。

同治九年(1870年),垦耕土地后湟中、湟源等地农民徙居,逐渐成为共和县的主要农业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沙珠玉地区属都秀区置沙珠玉乡。

1959年,改称三湖公社。

1960年,分置沙珠玉公社。

1984年改乡。


以下地名与沙珠玉乡面积相当: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