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二塘乡 | 隶属:化隆回族自治县 |
区划代码:632127205 | 代码前6位:632127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1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1万人 |
人口密度:1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二塘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唐官府设立的里程标记,墩是从县城往西数第二个塘墩。县城第二个里程,故名。…[详细] |
工哇滩一村 | ~201 | 村庄 | 原称向贡巴,甘肃省拉卜楞寺院的农田,村名属寺院的佃户。后演变成今名。工哇滩系藏语译音:意为寺院滩。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详细] |
工哇滩二村 | ~202 | 村庄 | 原称向贡巴,甘肃省拉卜楞寺院的农田,村名属寺院的佃户。后演变成今名。工哇滩系藏语译音:意为寺院滩。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详细] |
尼昂村 | ~203 | 村庄 | 清朝初期从民和迁来几户冶、马、韩等姓,在此开荒种地。系藏语译音为意为阳坡里面,故名。…[详细] |
香里胡拉村 | ~204 | 村庄 | 原名“夏茸浩拉”。后演变成香里胡拉。系藏语译音为意为夏茸尕卜牧圈;香里,原名夏茸;胡拉,原名浩拉;浩,指土谷浑。…[详细] |
上滩村 | ~205 | 村庄 | 上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格许村 | ~206 | 村庄 | 明初从尖扎县迁来十五户牧民落户,其中一户主叫“格秀”,故名格秀,后演变成格许。另云:曾一高僧名为格秀,在此修行。系藏语译音:人名。…[详细] |
角扎村 | ~207 | 村庄 | 本村庄从香力胡拉,格许分迁。意为蕨麻地,故名。…[详细] |
庄子湾村 | ~208 | 村庄 | 民国年间从河州和政县、本县李家庄、隆欠等地迁居。系汉语:意为村庄建在山坳,故名。…[详细] |
红牙合村 | ~209 | 村庄 | 因村庄建在红土垭豁根。得名“红垭豁”。后演变成红牙合。红土垭豁之意。…[详细] |
隆欠村 | ~210 | 村庄 | 清朝末年从民和县迁来冶姓开荒种地。原称“隆产”,后演变成“隆欠”。藏语译音:意为横沟,故名。…[详细] |
尕什加村 | ~211 | 村庄 | 尕什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二塘沟村 | ~212 | 村庄 | 此地原为荒山沟,后从二塘村迁居。本村坐落于沟内而得名。…[详细] |
尕吾山村 | ~213 | 村庄 | 民国年间从本县卡力岗山、乙什春村等地迁来苏、马、张三姓定居,因村庄建在尕吾山。尕吾山系藏语译音:意为白(雪)山,故名。…[详细] |
科却村 | ~214 | 村庄 | 明朝末年从甘肃迁居。原址名称“科才”,后演变成科却。…[详细] |
大塘村 | ~215 | 村庄 | 1933年由工哇滩村的史、吴、刘三姓垦荒种植,因该地滩大,故名“大滩”。后演变成“大塘”。大塘系汉语:意为滩大。…[详细] |
三塘村 | ~216 | 村庄 | 唐官府设立的里程标记,墩是从县城往西数第三个塘墩。县城第三个里程墩,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唐朝时期从巴燕镇起向西设第二个塘墩,传递信息之用。二塘系汉语,第二个塘墩。
基本介绍:
二塘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1.8%。面积103平方千米。辖大塘、二塘、三塘、上滩、角扎、庄子湾、红牙合、尼昂、香里胡拉、隆欠、二塘沟、尕什加、尕吾山、科却、格许、工哇滩一、工哇滩二17个村委会。1950年设二塘乡,1958年并入城西公社,1962年分设二塘公社,1984年复设二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