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互助县 > 丹麻镇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丹麻镇

[移动版]
地名:丹麻镇隶属互助县
区划代码:632126101代码前6位:632126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147.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2万人
人口密度:14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丹麻社区~001镇中心区
“丹麻”系藏语,意为“花冠、花瓣”。明洪武三十年(1397)申中十三族归居后,丹洛麻族居住此地,故以其部落为名。…[详细]
补家村~200村庄
据查,1962年前,统称为泽林村,1962年土改后,从泽林村分出一部分补姓和李姓人家,因补姓氏比较多,故称为补家村,故名。…[详细]
岔尔沟门村~201村庄
因本村坐落于东山乡岔尔沟沟口处,故称为岔尔沟门村,故名。…[详细]
东家村~202村庄
最早因东姓人居住得名为东家村。解放初期为丹麻区,1968年为丹麻公社革命委员会东家大队。1983年4月,进行了机构改革,为丹麻乡东家村村民委员会。20…[详细]
锦州村~203村庄
锦州村名起于泽林上滩,曾经“辛口社”,形容当时此地较穷,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改称“胫股庄”,形容庄内无树木,1952年改名为景州庄,即“美好…[详细]
拉庄村~204村庄
据查:约在清朝嘉庆5年(公元1800年)在村中间有一座俄博,当地方言称之为拉布彩种,约1907年前后改名为拉布素。后来叫拉庄村。…[详细]
山城村~205村庄
此村始建于明朝(公元1630年),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残存墙呈三角形村堡,此堡建在石梁上,用石头砌成,故得名。…[详细]
松德村~206村庄
“松德”系藏语“斯利德”。其含义是“一块儿埋人和祭祀的地方”,村南有座“万人坑”,坑后有三个土疙瘩,至今残留可见,故名。…[详细]
索卜沟村~207村庄
因居住地处于索卜滩村西部一条沟内,故起名为索卜沟村。…[详细]
索卜滩村~208村庄
索卜滩全称“索霍滩”,“索霍”是指蒙古人,意为蒙古滩。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部将格利特带兵来到此地,病故于此,其部下便停留下来与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而…[详细]
哇麻村~209村庄
哇麻,藏语意为中间,后来称为哇麻村,故名。…[详细]
汪家村~210村庄
在清朝时期就有石头山城汪湛庄这个说法,所以汪姓和湛姓是来到这里居住的最早的姓氏。后来叫汪家村,故名。…[详细]
温家村~211村庄
最早哈拉直沟乡一姓温的人氏来到这里居住,故称为温家,后来就叫温家村,故名。…[详细]
西丹麻村~212村庄
因位于丹麻镇西部得名为西丹麻,后来叫西丹麻村。…[详细]
新添堡村~213村庄
此村始建于明朝年间,是哈拉直沟九堡十三庄最后新建的一个庄堡,故得名。…[详细]
泽林村~214村庄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和灌木林,故起名泽林,后来叫泽林村。…[详细]
桦林村~215村庄
桦林,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桦树林,故称桦林村,故名。…[详细]
东丹麻村~216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丹麻镇东部得名为东丹麻,后来叫东丹麻村。…[详细]

地名由来:

丹麻,藏族部落名。因该部落始居,故名。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国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丹麻镇上榜。

2021年10月,丹麻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族花儿)。

2014年7月,丹麻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2月,丹麻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丹麻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6%,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147.7平方千米。辖东丹麻、拉庄、哇麻、景州、泽林、补家、西丹麻、东家、桦林、索布滩、索布沟、松德、温家、汪家、山城、新添堡、岔尔沟门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丹麻乡,1958年并入哈拉直沟公社,1961年分设丹麻公社,1983年复设丹麻乡。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互助土族自治县辖5个区,丹麻由第五区辖管。

1951年1月,互助土族自治县将原5个区划分为8个区,丹麻划入第7区。

1952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又划分为12个区,丹麻划入第7区。

1955年2月,第7区更名为丹麻区。

1956年10月18日,成立丹麻乡。

1958年,丹麻、黑鼻、陈伯、贺尔乡合并为哈拉直沟乡。

1958年8月30日,将哈拉直沟乡改为哈拉直沟公社。

1961年8月,由

+查看详细丹麻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丹麻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