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川镇 | 隶属:门源县 |
区划代码:632221103 | 代码前6位:6322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8 | 邮政编码:810200 |
辖区面积:约2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9000人 |
人口密度: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孔家庄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曾居住孔姓人家多而得名。1995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
孔家庄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曾居住孔姓人家多而得名。1958称孔家庄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孔家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碱沟村 | ~201 | 村庄 | 因地得名,因沟内土壤含碱而得名。1958年称碱沟生产大队,1984年改今名,沿用至今。…[详细] |
塔龙滩村 | ~202 | 村庄 | “塔龙”系藏语音译,意为石崖沟,故名。1958年称塔龙滩生产大队,1984年改今名,沿用至今。…[详细] |
尕牧龙上村 | ~203 | 村庄 | “尕牧龙”藏语意为白山羊沟,故名。1958年称尕牧龙三大队,1984年改为尕牧龙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尕牧龙中村 | ~204 | 村庄 | “尕牧龙”系藏语译音,藏语意为“白山羊沟”而得名。…[详细] |
尕牧龙下村 | ~205 | 村庄 | “尕牧龙”系藏语音译,意为白山羊沟。因地处尕牧龙沟口而得名。…[详细] |
巴哈村 | ~206 | 村庄 | “巴哈”蒙古语为“沙柳树”,故名。1958年称巴哈生产大队,1984年改今名,沿用至今。…[详细] |
甘沟村 | ~207 | 村庄 | 因沟内干枯缺水而得名。1958年称甘沟生产大队,1984年改今名,沿用至今。…[详细] |
麻当村 | ~208 | 村庄 | “麻当”系藏语音译,意为红山梁,为第二生产合作社。因沟而得名。…[详细] |
却藏村 | ~209 | 村庄 | “却藏”系藏语音译,意为有好水。因沟得名。…[详细] |
寺尔沟村 | ~210 | 村庄 | 因地得名,曾沟内有座寺院故名寺尔沟。1958年称寺尔沟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寺尔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香卡村 | ~211 | 村庄 | “香卡”系藏语音译,意为收租的地方,原系仙米佛教寺院的“香粮地”,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处浩门川东部,故名。
基本介绍:
东川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09平方千米。辖尕牧龙上、尕牧龙中、尕牧龙下、碱沟、孔家庄、塔龙滩6个村委会。1958年建东风公社,1959年改为东川公社,1984年改为东川乡。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门源设县后东川乡属第一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涌翠乡。
1949年,为三区涌翠乡。
1953,为三区孔家庄乡。
1956年,为县辖孔家庄乡,后改为尕牧农乡。
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
1962年,设东川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东川乡。
2002年1月21日,东川、克图两乡正式撤乡并镇,成立东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