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沟乡 | 隶属:民和县 |
区划代码:632122209 | 代码前6位:632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李家村 | ~200 | 乡中心区 | 李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东山村 | ~201 | 村庄 | 东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静宁村 | ~202 | 村庄 | 静以修身,达到理想的目标,清静安宁之意,故得名静宁村。…[详细] |
前进村 | ~203 | 村庄 | 本村村民意在阔步前进,故得名前进村。1984年设立前进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民族村 | ~204 | 村庄 | 意为和睦团结的民族,故得名民族村。1961年划归甘沟公社,为民族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民族行政村,后设民族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盖子滩村 | ~205 | 村庄 | 本村海拔高、气温低适合种植菜籽。这边人们将菜籽俗称“盖子”,故得名盖子滩村。…[详细] |
团结村 | ~206 | 村庄 | 本村村民意在团结进取,故得名团结村。1956年设立团结大队,1984年设立团结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咱干村 | ~207 | 村庄 | “咱干”藏语意为大树滩,故得名咱干村。1979年从解放大队分出成立咱干大队,年设立甘沟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叫咱干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解放村 | ~208 | 村庄 | 因1949年全国解放,故得名解放村。1956年设立甘沟乡公社,1958年并入满坪,1984年改为解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互助村 | ~209 | 村庄 | 本村居民互帮互助,故得名互助村。1953年建合作社时更名为互助合作社,解放后居满坪区甘沟乡峡门村所管辖,1962年从峡门大队分出为互助大队,1984年…[详细] |
峡门村 | ~210 | 村庄 | 峡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韩家嘴村 | ~211 | 村庄 | 因村民多数姓韩,村子地处山口,形似咀子,故得名韩家嘴村。…[详细] |
光明村 | ~212 | 村庄 | 以美好愿望命名。意在本村村民能光明前行,故得名光明村。…[详细] |
地名由来:
此地有一条沟,沟中没有水,属于沟谷地,故得名甘沟乡。
基本介绍: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公里。甘沟乡政府驻李家,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
-经济人文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
历史沿革: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静宁乡。
1956年,改甘沟乡。
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
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
1984年,复设甘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