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牛川,明建都制时列为第八都,故名,又名牛渡头,镇区驻地,霍童溪下游南侧.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 辖何厝、坂尾、打石楼、五峰、下井、猪母石、铜镜、盐仓坂等8个自然村,一个造福工程畲民定居点,设16个村民小组,543户,2436人。出过大学学历 36人。耕地516亩,林地4500亩。以农、外出务工为主。产稻谷、甘薯、蔬菜、龙眼、枇杷等。 有日用商店30间,年销售值约500万元,……。 |
都里建制时,此地划为第八都而得名。1961年成立八都公社,1981年称八都村,2008年并村由原来的檀树界村,洪山庙村,八都村三村合一称八都村沿用至今。八都村……。 |
“八都”指八都自然村,元代改乡为都,全县分48个都,此地为第8都,故名八都。因驻地八都,故名。辖区1949年属一区鲤鱼洲乡;1958年建立八都大队,属永平公社;1960年分社划出八都公社;1968年改名“八一”大队;1972年复称八都大队;1983年8月八都公社更名稼轩公社,隶稼轩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开,稼轩公社更名稼轩乡,八都大队更名八都村民委员会,属稼轩乡;1989年1月孟家村民委员会从……。 |
“八”数目,“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代本县分成51个都,该地地名含义为原划区域第八个比较聚集的村落,群众自治组织在此设立,故得名八都村民委员会。1949前夕和1949初均属八都乡。1958年设八都大队。1984年改为八都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八都村公所,1994年改八都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八都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小港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洲围乡,1958年属前进大队,1961年又从前进大队分出复为张家大队,1983年因重名更名为八都大队。1984年,乡政权制,改名为八都村民委员会。八都村……。 |
因范围内有一较大地片八都畈,且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1949年前属下南乡,1949年至1957年属陡岗乡,1958年为范镇公社八都大队,1984年改为八都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八都村……。 |
因境内八都山而得名。1949年前属长垄乡第六保。1949年后属斗山乡。合作化时为新民高级社。公社化时,初为花桥大队。后与刘王大队合并称前进大队。1972年分为前进、跃进大队。1981年前进大队改八都大队。1984年改为八都村民委员会。八都村……。 |
所在地古名八都,故名。2019年同垟村、盖后村合并建立八都村。八都村……。 |
据《唐会志》记载,本县当时共划为分为三十七都;明时以一千人为都。因是第八都的中心,故名。古属第八都;解放前后属螺溪乡;1958年称红星生产队;1961年称八都大队;1966年又称红星大队;1984年改为螺溪乡八都村;1992年属城关镇;2003年属赤城街道。八都村……。 |
八都村简介【八都】位于新建镇的西北边,2011年由县统一并命名为八都村,因村里流有一条八都坑而得名。由原来的里村、潘余、鲤鱼坑组成。八都村驻地里村,面积约3.9平方公里。东至谷川,南至毛竹山,西至丰山,北至白塘。分7个村民小组。辖里村、潘余、鲤鱼坑3个自然村。392户、1060人,耕地约213亩,主种水稻。缙云至武义公路从村中通过,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里村在新川村西北1.8公里……。 |
八都村位于萧山区戴村镇云门山下,浦阳江南岸半山区,离萧山城区28公里,辖前方、中潭、麦元、盛家四个自然村,离杭金衢高速公路3.5公里,距戴村镇政府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七都溪和八都溪在村0汇,形成凌溪。“一溪碧水穿村过,两岸青山相对排”便是八都村的真实写照。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农户665户,人口2271人,耕地1100亩,山林3860亩,是萧山区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文化示范村、社会治……。 |
地处八都源,故名。2019年撤销庄门村、白角外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八都村村民委员会。八都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