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甘棠社区

甘棠社区

  甘棠社区地处城区中央,103省道和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方圆6平方公里,是甘棠镇政府所在地,是物质交流和旅游集散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民土地被征用,2005年撤村建居将立新、甘棠两村整建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2008年3月因全区村级规模调整原立新、甘棠两个社区居委会合并为新的甘棠社区居委会。 新成立的甘棠社区居委会下辖新村、车站、前山、东边、西边、彬仓、新门、汪家、双井九个居……。
  甘棠村,位于芗城区芝山镇西南方向,北临林内村,南靠北环城路,距镇区0.8公里左右。由甘棠、山美、油记、龙奎四个自然村组成。甘棠村设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9户,总人口数2670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本村劳动力共计2104人,以第二及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多年来,经过村两委的不懈努力,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村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看上了清晰的有线电视,各种……。
  甘棠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620503100003。
  甘棠社区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0703002158。
  因植物而得名。甘棠是指“甘棠树”,辖区内生长很多甘棠树,故名。1988年设甘棠街,属象山区。1997年属南门街道。2002年改置甘棠社区,设立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甘棠社区……。
  甘棠,指甘棠圩,因圩场内原有一张干涸的池塘,故称干塘圩,后依谐音改为甘棠圩。1953年从高棠乡分出设甘棠镇。1958年1月改为甘棠农业社。1959年改为甘棠大队。1962年改为甘棠人民公社。1968年复为甘棠大队。1984年改为甘棠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为甘棠街委会。2002年改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甘棠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甘棠镇党委,下设甘棠社区1个党支部。……。
  甘棠村全村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13个,乡村户籍总户数1392户,乡村总人口4898人,5个少数民族,党员人数54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00人。全村总耕地面积5327亩,其中水田31亩,旱地面积5296亩,粮食总产量1596吨,其中夏粮330吨,秋粮1266吨。全村年大牲畜存栏数1650头,出栏数800头。全村农业习惯种植农作物是烤烟、玉米、小麦、芸豆。全村年人均收入2000元。 --人口……。
  甘棠阁原名“干塘角”,据清统治五年(1866年)《咸宁县志.县境之图》标注为“干塘角”。相昔日此地有一塘,底漏无水,称“干塘”,后在塘角北沿建村,故名“干塘角”,清光绪年间九甲刘(今属甘棠村)进士刘航川嫌其名粗俗,根据“干塘”二字方言谐音改名为“甘棠阁”。清朝,逐步形成甘棠阁街。1956年1月起,甘棠阁街陆续为甘棠乡、甘棠管理区、甘棠公社、向阳公社、向阳公社甘棠总支、甘棠公社、向阳湖区甘棠乡、向阳……。
  相传数百年前水函中生长一株天然海棠树,有全抱之粗,故前人称此山为“甘露海棠”之坳,简称甘棠坳2001年成立甘棠居委会,2006年根据(靖民【2006】10号)文件,将甘棠居委会更名为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甘棠社区……。
  因邵伯镇别名甘棠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甘棠社区:是在原南郊、青云、庙巷、甘棠、坝巷、东郊等社区和公路村的小街、南塥、北塥组基础上组建的,所辖区域北至甘棠路沿路线,南至南塘河至家禽研究所,东至邵伯桥,西至邵伯湖。地域面积1.68平方千米,有居民3000多户,总人口1万人左右。……。
  甘棠社区是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区太保庄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704008004。
  甘棠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甘棠社区由甘棠街道居委会扩建而成,2003年全县撤销街道居委会改建社区居委会。原甘棠街道居委会1、2、3、4、5组与原龙井坝村1、2、3社和原五幅桥村1社及原锣鼓堂村13、14社合并为甘棠镇甘棠社区。2020年5月,原锣鼓堂村1、3、4、12组和原龙井坝村10组及原八角亭村、原甘棠社区合并,设甘棠社区。甘棠社区……。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