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吴姓最早在此开商店,逐步发展为农贸集市,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吴集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后取吴集公社,庆丰大队,后来改为吴集乡红旗大队,1956年撤区并乡后,改为高塘镇吴集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大队改村,设立吴集村村民委员会,一直延续至今。吴集村位于霍邱经济开发区境内,是霍邱大昌公司矿井、选厂所在地,全村拥有11个村民组,土地2504亩,被征用1800亩左右,辖1个街道村干部5人,党员……。 |
吴集村归官庄坝镇管理,相邻朱李楼村,刘楼村,张集村,姚楼村,空气清新,天蓝水清,物产丰富 主要农产品:美国香瓜,韭菜,西兰花,草莓,高粱,黄绿苹果,椰子,玉米尖 村内资源:铝土,红柱石 企事业单位:吴集初级中学 本村有8个自然村,6300人,党员169人,共有10个支部,特色支部0个,村民代表86人,专业协会12个,耕地面积9000亩,村两委干部9名人,村室建设面积240平方,产权属集体,人均……。 |
吴集村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日照雨水充足,是粮油、棉、菜主产区;这里是畜牧业、养殖业基地;这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外出就业者都在900人以上,是外来投产者获取廉价人力、降低成本好去处。吴集村位于官桥镇的北部,与徐州铜山县为邻。他由原吴集、孟村和张集三个村于2007年合并而成的,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356人。现有耕地2838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
吴集村位于赵庄东部与吴蒋庄村相邻,红大路贯穿全村,距镇政府4公里, 吴集村有吴东、吴西两个自然村,村民小组32个,4561口人,面积4.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2亩,总支下辖三个支部,有党员114人,活动室面积240平米,紧邻红大路,交通十分便利。一、村级班子建设情况 吴集村共有正式党员114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其中60岁以上66人, 40岁以下 17人;初中以下学历 22 人……。 |
吴集村位于大杨乡南部,村域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4016人,辖小徐、谷李、大徐、李场、李渡、李圩、吴集、大熊8个自然庄。吴集村党总支成立于2008年3月,由原吴集、谷李、大熊三村合并而成,现有党员78名(其中正式党员73名,5名预备党员),下设三个支部:吴集社区党支部、先锋党支部、老年党支部。其中男党员90人,女党员10人。村级区划调整以来,吴集村党总支一班人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认……。 |
一、吴集村地处张集乡的东北部,东与固始县马岗乡蔡楼村、曾营村毗邻,西与本乡高寨村、桃林乡的杜寨村隔河相望,耕地面积4925亩,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属于丘陵地。东西两条自然小河穿境而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水充沛。辖17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567户,辖区总人口2558人。由于地理位置偏,没有主导致富产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大多数靠天吃饭。……。 |
吴集村位于老南邓路公路旁边,距离张楼乡东约有1.5公里,共有五个自然村,25个小组,2753人,总耕地面积是3941亩。村民们现在都按科学种田,所以有可观的效益,人均收入可达4400多元。村委人员都忠于职守、深入群众、顾全大局、体贴民情,受到群众的好评。因此广大群众也都支持村委工作,村委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2007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村民们种植以棉花为主,棉花效益高,一块块……。 |
明弘志年间吴姓兄弟二人居此开店,后形成集,得名吴集。1983年改今名。明属马冈里。清属新民里。民国初属马堽区。1940年分属革新乡和民族乡。1949年建吴集乡,属胡族区。1956年建吴集高级社,属张官乡。1959年改吴集大队,属胡族公社。1961年属马堽公社。1962年仍属之。1983年改小吴集村民委员会,属马堽集乡。吴集村……。 |
吴集村概况一、基本情况吴集村位于分水亭镇政府东北部,东与我镇上庄村交界,西与沙河铺镇梓树村相邻,南与柳树店乡接壤,北挨沙河铺镇双庙村。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共8个村民组,总人口384户、1526人,耕地面积2503亩,现有党员37人。二、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优质稻米,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狠抓传统农作物的生产,努力改善农业……。 |
传有吴姓居住于此又设有集市,故名吴集。1949年属吴集区吴集乡。1958年成立吴集大队,属潦河公社。1984年改设吴集村民委员会,属潦河乡。1985年属潦河镇。1994年属卧龙区潦河镇至今。吴集村……。 |
吴姓最早建村居住,后又在起集故名为吴集。后因吴姓发展迅速,分居后在此村北面又建一村,故此村名为前吴集。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城)。1949年属淮阳县第三区(临蔡)。1958年属临蔡人民公社。1979年设前吴集大队,属临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前吴集村民委员会,属临蔡乡。1988年属临蔡镇。2019年属淮阳区临蔡镇。吴集村……。 |
明代中期,吴氏弟兄(吴营、吴恒)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后来该庄北三里白云寺(遗址在今韩湾)被洪水冲毁,白云寺前集市迁移到该庄,因吴氏始居又有集市,取名吴集。明、清属遂平县。1931年属七区和兴。1936年属一区(区署驻县城北关)。1941年属张店乡九保。1951年属七区常庄乡。1958年9月设立吴集生产大队,队部设吴集,属常庄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吴集村民委员会,属常庄乡。2013年7月常庄乡……。 |
吴集村位于乡政府东南三公里处,全村辖郭庙、前吴集、中吴集、后吴集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总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3100亩,主导产业为辣椒、大蒜、小麦、玉米种植,是烟叶生产先进村,也是土地整治先进村。……。 |
该居民点原住居民多为吴姓,且周边居民往来于此进行买卖交易,并形成集市,故名吴集村。“吴”指居民姓氏,“集”指集市、市场。新中国成立初期,称三星村,属吴集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吴集人民公社。1961年,属马良区。1975年,属烟垢公社。1984年,更名为吴集村,属沙洋区烟垢镇。1987年,属烟垢镇。2001年,属高阳镇至今。吴集村……。 |
因很久以前吴姓在此建立集市而得名。1947年冬月解放后,平林属襄、枣、宜县。1949年秋平林划归洪山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胜利二大队。1984年命名为吴集村村民委员会,1988年时枣阳撤县改市,枣阳县改名为枣阳市,村名使用至今。吴集村位于枣阳市南部终端,东与随州市接壤,南与钟祥市相望,西与宜城市交界,是一个四市结合部。村版土面积31545亩,资源丰富。其中山林8500亩,油桃园3……。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