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五里庙村

五里庙村

  因其距古凤阳县城五里路程,有一座古庙,故名五里庙,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五里庙村村民委员会。1950年设县直属镇府城镇,双岗村属之;1955年12月至1958年9月,撤区并乡时,单设府城镇,属之;1958年9月,府城镇并入飘扬人民公社,双岗大队属之;1959年8月镇划初,单设府城镇,属之;1970年1月撤区,更名为红卫镇,属之;1972年9月复称府城镇,属之;1982年2月,各公社均改称乡政府,……。
  五里庙村:位于镇罗营镇东北1公里处。……。
  明洪武二年(1369)王氏始祖祀由山西洪洞徒迁仪封,继而迁睢州野鸡岗(今属民权)东北五里老家庄,其子润由老家庄迁此。因村西建白衣奶奶庙又距旧城五里,名村五里庙。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董店乡。1958年为董店人民公社五里庙生产大队。1961年为董店区五里庙生产大队。1965年为董店人民公社五里庙生产大队。1984年为董店乡五里庙村民委员会。2022年董店乡撤乡设立董店街道,属董店街道五里庙村……。
  早年此村东头有座关帝庙,东至下堡,西至铺岭,各为五里,故称五里庙,村名。此村辖五里庙,道德沟二个自然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续安阳县志》载有五里庙。1949年设五里庙村。1958年9月改为五里庙生产大队,属许家沟公社。1984年改为五里庙村民委员会,属许家沟乡,至今。五里庙村……。
  据《桌君庙碑记载》“明代初,石姓从景家洼迁居于桌君庙南......”,因庙距县城5华里,得名五里庙。清代属安乐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城厢镇。1948年属四区(安良)。1958年置五里庙大队,属白庙人民公社。1961年属白庙区。1965年属白庙人民公社。1984年设五里庙村民委员会,属白庙乡。五里庙村……。
  明末从大原迁来的雷姓五兄弟在此共建一座山神庙,故名五雷庙。后因与附近大原、孙村和赵村均等距五里,渐易名五里庙。1944年属赵村乡。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宁县,属洛宁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八区。1955年撤区并县,属赵村中心乡。1956年属赵村乡。1957年属赵村直辖乡。1958年建五里庙大队,属赵村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为五里庙村民委员会,属赵村乡。201……。
  有一全神庙,北距大冶镇2.5千米,故称五里庙,也称南五里庙,简称南庙村。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因县内行政村重名,改称五里庙村。明属大冶保。清属大冶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四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六区。1958年,时称前进人民公社五里庙大队,后定名为大冶人民公社五里庙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六区。1……。
  明洪武年间,先祖李仲宽从南宿州迁此,因村东有庙,距县城五里,故名五里庙。1937年属第一区。1945年属城关镇。1958年属城郊人民公社,名为五里庙生产大队。1977年属曹集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属曹集乡,名为五里庙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五里庙村:位于曹集乡以北2公里处。……。
  五里庙村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白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1023114214。
  五 里 庙 村五里庙村位于垛石桥村南2.5公里处,西临垛石河,村西有一条通往垛石桥村的南北大道,古人称之为“官道”。“官道”的旁边,有一座庙。据传从垛石桥到该村西头的庙整5华里,故叫做五里庙。明洪武年间该村先人由河北枣强县迁居此地。现该村共有88户,333口人,耕地666亩,由孙、吴、刘、王、国5姓。清代,该村村民国忠烈,国忠仁弟兄俩开了两家酿酒厂,并且在章丘老县城设有铺子,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气的商……。
  五里庙村是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831002220。
  五里庙村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侨润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521002999。
  杨营镇碌碡庙村位于杨营镇驻地,三八路北,东距县城10公里,西距火车站2公里,人口1466人,党员43人,耕地1691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67元。 ……。
  五里庙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许商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6001999。
  1958年为余家营大队,1967年更名团三大队,1972年恢复余家营大队,1982年因系县内重名,改名五里庙大队,1983年体改为五里庙村委会,沿用至今。五里庙村……。
  五里庙村简介 五里庙地处嘉峰镇西南部的偏僻山区,面积2.79平方公里,耕地1270亩,原有六个自然庄。全村270户,720口人,35名党员。“十一五”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规范改造,农民素质普遍提高,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目前,我们村有集饮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贸大楼一座,部分村民经营煤炭运输业,万头猪场、千只羊场、鸡场、选煤厂、瓦斯发电厂、面粉加工厂、饲料厂等民营企业不……。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