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寺坪镇 | 隶属:丹凤县 |
区划代码:611022108 | 代码前6位:6110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H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辖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500人 |
人口密度:约1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寺坪村 | ~201 | 镇中心区 | 隋时境内有四个平台称四坪,唐武德年间在平台上又修建兴支寺,故称寺坪。…[详细] |
赵塬村 | ~204 | 村庄 | 该村民国时期为寺坪乡第五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五保区域设娘娘庙乡,称宽坪村;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称火箭人民公社宽坪大队;…[详细] |
龙嘴村 | ~205 | 村庄 | 因所在区域有一山型象龙嘴而得名。解放初,该村归娘娘庙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称火箭人民公社龙嘴大队;同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县;1961年…[详细] |
石庙村 | ~206 | 村庄 | 因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座山神庙单纯用石头建成而得名。…[详细] |
牌路河村 | ~211 | 村庄 | 牌路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花园村 | ~212 | 镇中心区 | 因所在区域有花园岭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属寺坪乡第三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寺坪区花园乡(后改为第二区);1953年6月,划归第六区;1956年3…[详细] |
银洞村 | ~213 | 村庄 | 因村子内有一银洞沟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属寺坪乡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花园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详细] |
三间房村 | ~215 | 村庄 | 因相传此地古代发现森林中有三间房而得名。…[详细] |
甘沟村 | ~216 | 村庄 | 因原大队驻地干沟,村因“干”与“甘”同音而得名。…[详细] |
东沟村 | ~217 | 村庄 | 因此村东边的一条沟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属寺坪乡第二保管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毛里岗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改称先进人民公社东沟大队;同…[详细] |
毛里岗村 | ~219 | 镇中心区 | 因原毛里岗乡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属寺坪乡第二保;解放初期在原二保区域设毛里岗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隶属于先进人民公社;同年12月底,丹凤县撤销,…[详细] |
地名由来:
隋时境内有四个平台称四坪,唐武德年间在平台上又修建兴支寺,故称寺坪。
基本介绍:
寺坪镇位于丹凤县城西南23公里处,东与竹林关镇交界,南与毛里岗乡、土门镇为邻,西与花园乡和商镇接壤,北与月日乡、龙驹寨镇交界。辖7个村,69个村民小组,2197户,8462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93亩,人均0.8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全镇共有中小学27所,全民制医院1所,村级医疗站22个。
寺坪镇林木资源丰富,是国家油松飞播林重点试验基地,境内飞播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60%以上,油松纯林达23115亩。主要土特产品有板栗、香菇、木耳、核桃、山茱萸、天麻等,其中山茱萸为主导产业,年产量达110多吨。
寺坪镇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境内有高台寺、杨
历史沿革:
清乾隆年间始属商州悦乐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商县(今商州区)东二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商洛坪联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寺坪联第五保,属龙驹设治局。
1949年,设娘娘庙乡,属丹凤县。
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
1961年,更名寺坪公社。
1984年,改设寺坪乡。
1997年5月,撤销牌楼河乡、寺坪乡,合并设立寺坪镇。
2011年6月,毛里岗乡、花园乡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