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延安市 > 富县 > 茶坊街道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茶坊街道

[移动版]
地名:茶坊街道隶属富县
区划代码:610628001代码前6位:610628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街道车牌代码:陕J
长途区号:0911 邮政编码:716000
辖区面积:约20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6万人
人口密度:约6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2个社区、2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茶坊社区~001镇中心区
北宋景德年间,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频繁,这里是通往北方的军旅小镇,设许多茶馆,故名。2012年3月成立茶坊社区,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钟楼巷社区~002镇乡结合区
钟楼巷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开元社区~003镇乡结合区
开元社区中的开元来源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位于富县城西北五百米左右西山(亦名龟山)坡上,也名西山塔。塔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740-741)…[详细]
南教场社区~004镇乡结合区
明天启三年(1623)分巡河西道张国瑞在州城南关设的习武练兵之地—校场(原有资武婷三间,退庭(军官休息室)三间台一座,照壁一座,校场东西宽43米,南北…[详细]
太和社区~005村庄
太和社区中的“太和”二字来源于富县太和山。太和山久负盛名,原名凤凰山,发源于白云山山脉,自北向南蜿蜒数千里伸展到富县城北。太和山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山…[详细]
沙梁社区~007镇乡结合区
因辖区内有一条沙梁街,故命名沙梁社区。2012年3月成立沙梁社区,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川口社区~008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牛武川出口处,故名“川口”,处在西包、兰宜公路交叉点上。2015年7月成立川口社区,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吉子湾社区~009镇乡结合区
相传,明宣德年间有逃荒父子二人来此,父暴病亡,后来,其子做了官,其子孙每年清明节来祭祀,一直延续到清中叶,该村“聂”姓前辈有手抄咸丰年间祭文,其中有“…[详细]
监军台社区~010镇中心区
唐贞观十三年(639)尉迟敬德为鄜州都督使,将监军行台设于此而得名,后经演变为监军台。2012年成立监军台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黄埔店村~200村庄
黄埔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红村~201村庄
金皇统六年(1146)这里修建为维摩寺,该村以维摩寺为村名,后演变为“眉毛寺”,1986年更名为“东红”。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李家…[详细]
罗家塔村~202村庄
位于大申号川后边台地上,因“罗”姓人居住,故名。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古衣川村村民委员并入罗家塔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羌村村~203村庄
羌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太安村~204村庄
因经几次战争而本村寨子从未失守,故名。约1645年建村,2015年撤销罗家塬、东太安、西太安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太安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榆林桥村~205村庄
过去,这里生长大片榆树,并因村前一木桥故名。明洪武年间(1368-1398),设榆林桥铺,直至清末。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杨家湾村村…[详细]
马坊村~206村庄
清康熙十四年(1675)定边副将朱龙兴不满清政府民族压迫政策,遂举兵起事,至鄜延一带。宁夏提督陈福前来围剿,朱龙兴兵败。战后,清政府在此置马坊(军马场…[详细]
白龙沟村~207村庄
清康熙四年(1665)在此修白龙王庙一座,且村位于沟口,故名。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畔上村村民委员会并入白龙村村民委员会,村名为白龙…[详细]
岔口村~208村庄
因此处在两条沟的交叉处,故名。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高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刘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岔口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田厢村~209村庄
原名铁箱城,是古鄜州城南的屏障。清同治年间,占据鄜州城的回民起义军万余人在此迎战围剿的清军。清军占这里有利地形,并以火炮轰击。回民军损失惨重,故称“铁…[详细]
督河村~210村庄
清康熙年间此处曾设“洛水督河巡检署”,故村名为督河。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杜家洼、峪口、平泉村并入督河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柳湾村~211村庄
此河湾早年盛长柳树,故名。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安儿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柳湾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小塬子村~212村庄
因地处小塬面,故名。约清乾隆十五年(约1750)建村,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伏龙村~213村庄
周显王三十六年(即秦惠文公赢驷五年)(前332)秦将公子邛大败魏兵于雕阴斩魏降卒八万,俘虏魏将龙贾于此,故为伏龙(俘龙贾之地)。后发展为上下两村。19…[详细]
袁家村~214村庄
清代曾名二十里铺,是州南一驿站。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回民军的鄜城之站先从这里打响。清末,因袁姓聚居更名袁家村。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西沟门村~215村庄
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骆驼塬村~216村庄
清代,这里“路”氏聚族而居,村名“路家山”。清末,该村废弃。1921年以后,有人在此定居,因路氏墓群中有一石骆驼,故名为“石骆驼塬”,后称“骆驼塬”。…[详细]
佘家塬村~217村庄
因“佘”姓人家居住在位于岔口西北11千米处的小塬上,故名。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河西村~218村庄
此村位于洛河西岸,故名。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老寨子村~219村庄
明末,人们在小塬东边伸出之处,筑高墙而居,三面临沟。清末,交道塬筑起许多寨子。把这较古老的寨子称谓“老寨子”。清同治五年(1866)前建村,1958年…[详细]
白家村~220村庄
最早有一大家姓白的入住此地,故名。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天乐村村民委员会,并入白家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逊村村~221村庄
逊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立石村~222村庄
清道光鄜州志为“东立石”,与羊泉镇立石相区分,现名“立石”。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鲁家庄村~223村庄
鲁,既是姓氏,也有山东的意思,明永乐年间,“鲁”姓从山西迁居至此。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为“鲁家庄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桐村村~224村庄
桐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交道村~225镇中心区
原名教刀,唐朝时练兵习武之地,后成为交通要道,故名“交道”。原名“交头”,因书写之故为“交道”。传说约在隋大业初年(605)建村,1939年,陕甘宁边…[详细]
茹子村~226村庄
相传,隋唐之际,村中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故名“儒子”,四十年代后,演变为茹子,1956年改为东茹子,清代,该村是鄜州有集会的村镇之一。1984年7月改…[详细]
洛阳村~227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洛河东岸向阳处,故名。1984年大队改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洛阳、咀头、寺底、段家庄村村名委员会,合并设立洛阳社区,2021年3月10日经省…[详细]

地名由来:

古为交通要道,宋代起多茶水铺,故名茶坊。

富县开元寺塔
富县开元寺塔

基本介绍:

茶坊镇地处富县县城近郊,210、309国道、黄延高速公路在境内呈交汇而过,总面积201平方公里,其中农耕面积17475亩。全镇辖2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总人口12561人。

近年来,该镇在县委、县0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山川秀美综合治理和富民产业开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地16万亩,其中经济林3万亩,防护林13万亩。2003年, 全镇乡镇总产值达到3620万元,农业总收入2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78元,人均产粮408.8公斤。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极大改观。目前已控明境内优质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开采价值十分可观。

茶坊镇地处战国

+查看详细茶坊街道概况>>

文化旅游:

榆林桥战役遗址

榆林桥战役遗址时代:1935年地址:富县茶坊街道办榆林桥村保护范围:东至窑背山西界,南至榆林桥村居民区北界,西至210国道东侧,北至榆林桥沟南界。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扩100米。2018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设城关区茶坊乡。

1956年,改茶坊区。

1958年10月,成立红旗公社。

1961年,更名茶坊公社。

1984年,改设镇。


以下地名与茶坊街道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