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高陵区 > 通远街道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

[移动版]
地名:通远街道隶属高陵区
区划代码:610117007代码前6位:610117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街道车牌代码:陕A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辖区面积:约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6万人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通远村~200主城区
清朝时期此地建有天主教堂,是西北地区教务活动中心,常有国内外教徒往来,有“中国通远坊”之称,意为通向远方,得名通远。1958年,为通远大队。1966年…[详细]
华邑村~201村庄
1981年,由车张大队分出,名为华邑庄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华邑庄村民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时为华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车张村~202村庄
1958年,为车张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跃进大队。1971年,复名车张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车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官路村~203村庄
1958年,为官路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新路大队。1971年,复名官路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官路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史喻村~204村庄
1985年,为史喻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向阳大队。1971年,复名为史喻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史喻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火箭村~205村庄
1958年,为火箭大队。1984年,改建为火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仁村村~206村庄
仁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杜家村~207村庄
1958年,为杜家大队。1966年,更名为东风大队。1971年,复名杜家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杜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灰堆村~208村庄
灰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何村村~209村庄
何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湾子村~210主城区
1958年,为湾子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红星大队。1971年,复名为湾子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湾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北孙村~211村庄
1958年为北孙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挺进大队;1972年复名为北孙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北孙村村民委员会。原属湾子镇,2015年撤销湾…[详细]
官市村~212村庄
官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生王村~213村庄
1958年为生王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卫大队,1971年复名生王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生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雷村~214村庄
大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岳华村~215村庄
1958年为岳华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金光大队;1971年复名岳华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岳华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西张市村~216村庄
1958年为西张市大队,1966年更名为东升大队,1971年复名西张市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西张市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东张市村~217村庄
1958年为东张市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兴无大队;1972年复名为东张市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东张市村村民委员会。原属湾子镇,2015年…[详细]

地名由来:

清朝时期此地建有天主教堂,是西北地区教务活动中心,常有国内外教徒往来,有“中国通远坊”之称,意为通向远方,得名通远。

荣誉排行: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通远街道为陕西省重点镇

基本介绍:

通远,作为中国古镇,早在300年前就因天主教的落户而闻名世界。地处高陵县城4公里处,有高三路、高永路横穿而过,距西铜一级公路5路,全镇人口26000多人,土地面积32000多亩。

镇政府在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号召全镇人民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杂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9000亩,形成了“南栽梨枣北种菜、中间两条果林带”的格局。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日光温室大棚4100栋,陆地菜5500亩。何村的2300栋日光温室大棚和华邑的1700亩梨枣成品园,作为高陵县的生产基地在杨凌农高会上倍受客商的青睐。种植酥梨苹果杏桃等小杂果6000余亩,其产品远销假青海、甘肃、四川、深圳等地。

通远的经济在发展,

+查看详细通远街道概况>>

历史沿革:

古为雍州,春秋属秦地。

汉唐时属高陵。

明时属东吴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三区。

1949年后,为通远乡。

1958年,与湾子乡合建星火公社。

1961年,成立通远公社。

1966年,改名红旗公社。

1972年,复名通远公社。

1984年,改设通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