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九间房镇 | 隶属:蓝田县 |
区划代码:610122111 | 代码前6位:6101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A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辖区面积:约7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1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九间房村 | ~200 | 镇中心区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九间房而命名九间房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立新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九间房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街子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街子而命名街子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旭日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街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漫道村 | ~203 | 村庄 | 漫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冯家湾村 | ~204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冯家湾而命名冯家湾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红光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冯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柿园子村 | ~207 | 村庄 | 柿园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峪口村 | ~208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流峪口而命名流峪口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为峪峰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峪口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桐花沟村 | ~212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桐花沟而命名桐花沟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朝阳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桐花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公王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公王而命名公王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为光明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更名为公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大寨村 | ~214 | 村庄 | 大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穆家堰村 | ~216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穆家堰而命名穆家堰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红卫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穆家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张家坪村 | ~217 | 村庄 | 张家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韩家坪村 | ~218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韩家坪命名韩家坪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跃进大队;1969年恢复韩家坪大队;于1984年6月设乡镇命名为韩家坪村村民委…[详细] |
何家川村 | ~220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何家川,命名何家川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向阳大队;1969年恢复何家川大队;于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何家川村村民委员…[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清代此地住户曾有九间房,得九间房地名,镇政府因驻九间村而得镇名。
基本介绍:
蓝田县辖乡。建国初为九间房乡,1958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新文化公社,1984年改九间房乡。位于县境东部,灞河两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70.5平方公里,人口1.3万。312国道横贯乡境,蓝(关镇)灞(源)公路由此处支出。辖九间房、穆家堰、田家、了子河、冯湾、街子、山胡、柿园子、桐花沟、公王、朝峰、小寨、漫道、峪口、上寨、葫芦岔、大寨17个村委会。农业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饲养奶牛、羊、貂,特产莲藕,人称“九孔莲”。乡镇企业有水泥、农用机械、砖瓦、石材、编织、石英等厂。建有“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是旧石器时期人类遗址发掘地。为革命老根据地。
文化旅游:
汪锋同志故居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街子村,为4间民居2间厦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锋同志故居是汪锋同志的出生成长地及战斗地方,地下组织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在-时期被国民党
历史沿革:
1949年后,属玉山区所辖。
1962年后,成立九间房公社。
1966年,更名为新文化公社。
1976年,恢复原名。
1980年,改名为九间房乡。
1982年,由大寨村搬至现址九间房。
2002年,将张家坪乡并入九间房乡。
2011年,九间房镇撤乡设九间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