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叱干镇 | 隶属:礼泉县 |
区划代码:610425108 | 代码前6位:610425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D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2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北豆芦村 | ~200 | 村庄 | 相传,北周康王收一丞相爱女屠炉为义女,称屠炉公主。唐贞观初,康王犯境,太宗亲征,兵困“木羊城”,屠炉镇守苍龙岭,与罗通私商撤兵献关罗通完婚。洞房花烛,…[详细] |
米仓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唐初北方未平定,罗成之子罗通挂帅扫北,大军粮仓建在此处,得名米仓村。…[详细] |
安家村 | ~202 | 村庄 | 1956年1月属叱南区叱干乡;1958年11月属东方红人民公社叱干管区,称北平大队;1958年12月属乾县东方红人民公社叱干管区;1961年10月属礼…[详细] |
王桥村 | ~206 | 镇中心区 | 1997年11月,王桥村、赵家胡同村、张家台村、硷上村合并,称王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属叱干镇管理。…[详细] |
东巷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将田家巷改名东巷村,因为当时地处叱干镇街道东边的巷道,故名东巷。…[详细] |
上桥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明中叶,因该村建于土桥之北,且地势较高,得名上桥村。…[详细] |
相家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1961年10月从曙光大队分设相家大队,为东庄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4月属东庄乡,称相家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2月属叱干镇管理,沿用至今。…[详细] |
张咀村 | ~217 | 村庄 | 因张姓最早在村南沟咀居住而得名。1958年11月张家咀、石硼合称金盆大队,属东方红人民公社东庄管区;1958年12月属乾县东方红公社东庄管区;1961…[详细] |
刘家村 | ~221 | 村庄 | 村中以刘姓为主的得名刘家村。1961年10月属东庄人民公社,称刘家大队,管理上刘、下刘、上寨、西安地;1984年4月,称刘家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属…[详细] |
南岭头村 | ~222 | 村庄 |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李姓人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至此,建村于山岭顶部南侧,故名为南岭头。…[详细] |
百井村 | ~223 | 村庄 |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韦贵妃在国东寺(今东村)避暑只有一口御井,但随行众多,水源无法保证,经李世民御批,在附近寻找水源,打井一百眼,终于找到水源充沛、质甜、…[详细] |
峪北村 | ~224 | 村庄 | 唐初,因建村于峪迟沟北岸,与沟南岸昭陵镇昭陵社区“峪南村”对称,得名峪北村。…[详细] |
岩东村 | ~225 | 村庄 | 唐初,因村建于豆芦沟东石崖处,故得名岩东村。…[详细] |
马铃村 | ~227 | 村庄 | 相传,唐贞观年间,太宗巡游昭陵,信马由缰奔行数十里,因听不见马颈下铃响,便急令侍从找寻,侍从找到铃后,急于表功,忙说:“马铃到、马铃到!”太宗便问:“…[详细] |
西相虎村 | ~230 | 镇乡结合区 | 村中生长一棵古槐,形似老虎。居东者为东相虎村,居西者为西相虎村。…[详细] |
堡元村 | ~233 | 村庄 | 此地原有一堡园城,清末建村于城西,得名堡元村。…[详细] |
东相虎村 | ~236 | 村庄 | 村东土岭上生长一棵参天槐树,树形酷似一只老虎而得名相虎。…[详细] |
王庄村 | ~243 | 村庄 | 2014年12月东王庄、西王庄、老鸦岭3村合并,命名王庄村。…[详细] |
曹村村 | ~244 | 村庄 | 曹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马庄村 | ~246 | 村庄 | 曾用名拴马桩,因传说皇上途经此地将马拴在村里的一棵树上,故名拴马庄。因此地原有唐建古庙1座,后马姓人迁居庙西,得名西马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叱干”二字本就是鲜卑古姓,源出鲜卑的叱干部。这里很早以前曾有过叱干姓氏的人居住,故取地名为叱干。
基本介绍:
叱干镇位于礼泉县城北35公里处,2002年元月由原叱干镇、东庄乡、相虎乡三乡镇撒并而成。辖43个行政村、2.7万人。全镇有5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42个,其他支部14个;有一类支部48个,二类支部8个;党员875名。
农村支部班子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该镇从整建村级班子入手,花大气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该镇定期邀请省、市、县科技专家到叱干“三下乡”,请县委党校、县级,涉农部门熟悉农村政策的教师和领导干部做报告,并从农村后备干部中挑选优秀干部送到日本进行技术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先后有两批优秀干部学成归来,为做大做强叱干镇苹果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针对目前农村无职党员中
历史沿革:
南北朝魏国属地。
魏国始属叱干部。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叱南镇。
1949年5月18日,解放后设叱南区。
1958年11月,撤销叱南区,更名为东方红公社,辖叱干乡、东庄乡和相虎乡。
1961年,将9个公社设为20个公社,原东方红公社分为叱干公社、东庄公社、相虎公社。
1984年末,改公社为乡镇,设相虎乡、叱干乡、东庄乡。
2002年2月,由原相虎乡、叱干乡、东庄乡三乡合并成叱干镇。
设东庄办事处。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