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咸阳市 > 乾县 > 阳峪镇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峪镇

[移动版]
地名:阳峪镇隶属乾县
区划代码:610424107代码前6位:610424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陕D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2000
辖区面积:约72.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3.1万人
人口密度:42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阳峪村~200镇乡结合区
阳峪村位于梁山北支(即阳峪岭)之南两道土梁之间。山之南为阳,山之谷为峪,故得名阳峪。据《相法祠》碑文记载:“阳峪当奉天北三十里,古巨镇也。”唐时,此地…[详细]
新店村~201镇乡结合区
此地在明、清时,位于西安、咸阳一带赴甘凉大道上,继冯市镇设店以后,此地又建骡马大店,故名新店。…[详细]
祝家堡村~208镇乡结合区
清代中叶,因祝姓聚居此地,得名祝家堡村。…[详细]
铁佛村~210镇中心区
该村位于乾县县城东北清凉山西脚下。清凉山,古时建有清凉寺一座,寺院内有明万历年间铁铸大佛象一尊,故名铁佛寺。铁佛寺至今仍闻名遐迩。铁佛为古丝绸之路要镇…[详细]
任家洼村~214镇乡结合区
唐朝时期,任姓村民居于铁佛寺西北低凹处,故当地群众叫任家洼村。…[详细]
南陵村~215村庄
南陵村(片村)位于政府驻地正南,原属十里土桥之范围。包括各以其姓氏得名的张家、吴家、师家三个自然村。因村址在唐僖宗靖陵西侧,靖陵当地人称南陵(以在铁佛…[详细]
太平村~220镇乡结合区
唐代建乾陵陵园时,以此地土质好,烧出的砖瓦质量高,得名好窑土。经历若干年,字的音、形、义传讹转化,群众呼之后窑头。民国时,村名雅化,以美好愿望,更名为…[详细]
陈家洼村~222村庄
宋代时期,陈姓居住于铁佛寺西南地势低凹之处,故名陈家洼。…[详细]
田家坳村~223村庄
田姓人居位于梁山东支地势低凹之处,故名田家坳。…[详细]
百福村~229村庄
以区域内居民点百虎门(现为“白虎门”)、三福寨各取村名一字,赋百家幸福之含义。…[详细]
冯市村~230镇中心区
据当地群众座谈:五代时,历事唐、晋、汉、周,曾任六个皇帝的宰相冯道,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病逝后,埋于此地,其冢在今冯北大队中间。此地建村后,故…[详细]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地处五峰山之南与梁山所构成的浴道宽谷中,故得名阳峪。

基本介绍:

(一)、自然情况

阳峪镇地处乾县北部,海拔960米,东经108°,北纬34°,年降水量550-590mm,无霜期210天,年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15℃,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区。

阳峪镇总面积72.3平方公里,总人口31493人,总户数7940户,耕地面积64777亩,人均耕地2.06亩。其中果园面积9916亩,柿园面积600亩。

(二)、党政情况

镇党委下辖22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村级支部16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6个,共有党员753名,其中农村党员587名,职工干部党员176名。镇政府下辖16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目前,镇机关在职干部73名,其中领导10名(含武装

+查看详细阳峪镇概况>>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辛宜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时设阳峪联保,后改为阳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阳峪区(九区)。

1956年,撤区并乡,阳峪、冯市组建为阳峪乡。

1958年,成立铁佛公社。

1961年,区划调整时分设阳峪公社。

1984年,改设为阳峪乡、铁佛乡。

1997年,阳峪乡改为阳峪镇。

2001年,撤销铁佛乡并入阳峪镇。


以下地名与阳峪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