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板桥镇 | 隶属:商州区 |
区划代码:611002114 | 代码前6位:6110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H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辖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板桥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因村内有一石板桥而得名。1958年为板桥生产队,1961年改为板桥大队,1984年6月改制为板桥村,沿用至今。…[详细] |
岔口铺村 | ~201 | 村庄 | 村子位于腰市河、铺河交叉处,原设有店铺,得名岔口铺。…[详细] |
桃岔河村 | ~203 | 村庄 | 村子位于桃林与河流之间而得名。1958年为桃岔河生产大队,1961年改为桃岔河大队,1984年改为桃岔河村,2015年4月与严村并入桃岔河村,沿用至今…[详细] |
连湾村 | ~205 | 村庄 | 村子取河湾相连之意。1958年为连湾生产队,1961年改为连湾大队,1966年改为红旗大队,1971年改为连湾大队,1984年更名为连湾村,沿用至今。…[详细] |
两岔河村 | ~209 | 镇中心区 | 村子位于腰市河、大荆河交叉处,故名两岔河。…[详细] |
五一村 | ~213 | 村庄 | 寓意劳动人民光荣。1958年之前名为马鞍桥大队,1958年更名为五一生产大队,1961年改为五一大队,1984年改为五一村,沿用至今。…[详细] |
上河湾村 | ~215 | 村庄 | 村子位于河湾之上而得名。1958年名为上湾生产队,1961年改为上湾大队,1982年改为上河湾大队,2011年改为上河湾村,沿用至今。…[详细] |
下湾村 | ~222 | 村庄 | 因村子位于河湾下而得名。1958年为下湾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更名下湾村,沿用至今。…[详细] |
魏李村 | ~224 | 村庄 | 魏、李二姓居多,形成村庄,故名魏李村。1958年为魏李生产大队,1961年改为魏李大队,1984年6月更名为魏李村,沿用至今。…[详细] |
李岭村 | ~226 | 村庄 | 因村内李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为李岭生产队,1961年改为李岭大队,1984年更名为李岭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新上湾村 | ~227 | 村庄 | 新上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七星村 | ~231 | 村庄 | 取北斗七星之美好寓意而得名。1984年名为七星村,2002年和南山村合并,2014年和槐树村合并,沿用至今。…[详细] |
李河村 | ~232 | 村庄 | 因村内李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为李河生产队,1961年改为李河大队,1967年改为胜利大队,1970年恢复李河大队,1984年6月更名为李河村,沿用…[详细] |
潘河村 | ~233 | 村庄 | 潘姓立村于河畔,故名潘河村。1958年为潘河生产队,1961年改为潘河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70年恢复潘河大队,1984年更名为潘河村,…[详细] |
西兴村 | ~234 | 村庄 | 寓意西河兴旺而得名。1958年为西兴生产队,1961年改为西兴大队,1966年改为红兴大队,1971年恢复西兴大队,1984年6月更名为西兴村,沿用至…[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板桥村得名。
基本介绍:
商州市辖乡。1950年设板桥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板桥、严村、桃岔河、叶子坪、杨山、胳膊峪、袁河、崔沟、连湾、两岔河、岔口铺、韩村1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里仁乡。
1949年10月后,名板桥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属板桥公社。
1961年,改板桥公社。
1984年,改板桥乡。
1997年5月,撤销水道河乡、板桥乡,合并设板桥镇。
2011年6月,龙王庙乡、蒲峪乡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