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代县 | 隶属:忻州市 |
区划代码:140923 | 代码前6位:140923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县 | 车牌代码:晋H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辖区面积:约17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7.89万人 |
人口密度:10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
上馆镇 | 140923100 | 96km2 | 一. 概况
上馆镇地处代县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行政面积96平方公里,耕40378亩、牧草2万亩、经济林1.2万亩,辖29个行…[详细] |
阳明堡镇 | 140923101 | 110km2 | 阳明堡原名羊头城。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因地处…[详细] |
峨口镇 | 140923102 | 83.1km2 | 代县辖镇。1958年属聂营公社,1961年析置峨口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京原铁路…[详细] |
聂营镇 | 140923103 | 136km2 | 代县辖镇。1953年设聂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0.93万。苏木公路过境。辖聂营…[详细] |
枣林镇 | 140923104 | 代县撤销胡峪乡,整建制并入枣林镇。以原胡峪乡和原枣林镇的行政区域为枣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小敦素村。…[详细] | |
雁门关镇 | 140923106 | 166.8km2 | 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详细] |
峪口镇 | 140923107 | 代县撤销滩上镇、峪口乡,合并设立峪口镇。以原滩上镇和原峪口乡的行政区域为峪口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峪口村。…[详细] | |
新高乡 | 140923200 | 210km2 | 新高乡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以南,东接峪口乡,西界原平市,南依五台县,北临滹沱河,全乡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41村,5414户,18781人。高效农业、…[详细] |
上磨坊乡 | 140923202 | 上磨坊乡位于代县县城东7公里,地处滹沱河北岸,东连枣林镇,西毗上馆镇,北部山区与山阴县衔接,南与胡峪乡隔河为邻,京原铁路、108国道沿乡北而过,交通十…[详细] | |
居民事务中心 | 140923400 | …[详细] |
地名由来:
代县之“代”,源于代国、代郡之地名。古代国,战国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为秦朝36郡之一,治所在今天的代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把云中、雁门、代郡中的53县合并为代国。汉代以后,代国和代地之名还被经常使用,但区域范围不断变化。现在的代县,是一个古老地名的重要见证。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名单公布,代县入选。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代县人口数量为17.89万人,位列忻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第2286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代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代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7年2月,代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基本介绍:
代县位于忻州市东北部,地形轮廓呈长方形,基本地貌为“两山夹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北部属恒山系,南部属太行山系,中间滹沱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县域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下辖7镇2乡1个县级党群服务中心,195个行政村,总人口17.9万。
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古称“雁门郡”“代州”,县境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建县,魏立郡,隋设州,明清置道,是历朝历代州、郡、道、县行政治所。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被誉为“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这里历代才俊
历史沿革:
三国魏雁门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广武县。
明帝后广武县治徙今上馆。
隋开皇五年(585)县属代州。
十八年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武县为雁门县。
大业三年(607)改代州为雁门郡。
唐武德元年(618)废郡,复置代州。
天宝元年(742)属雁门郡。
乾元元年(758)废郡,复属代州。
五代周显德元年(954)于县置静塞军。
宋属河东路。
金属河东北路。
天会六年(1128)于县置震武军,隶河东北路,后废。
蒙古中统四年(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