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淹底乡 | 隶属:洪洞县 |
区划代码:141024200 | 代码前6位:141024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L |
长途区号:0357 | 邮政编码:041000 |
辖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万人 |
人口密度:2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淹底村 | ~200 | 乡中心区 | 淹底村东高西低,形似马蹄,所以曾名为马蹄村,当地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淹底原名马蹄村,西头富来东头穷,这句民谣就道出了当年的淹底村东面地势较高,灌溉不…[详细] |
杨张村 | ~201 | 村庄 | 现在的杨张村是当年杨李镇的北关,村边粉场残留大批的铸铁留下的小瓷碗可为凭证。光绪三年大灾,杨李镇住户,有的饿死,有的逃奔他乡,北关幸存,住户逐渐增多,…[详细] |
孙张村 | ~202 | 村庄 | 孙思邈医术高超,名誉满天下,隋之帝曾招他委以重任,孙思邈不慕分官俸禄,借故有病婉言谢绝。从此隐姓埋名钻研医学,在洪洞以南偏僻小村“大坂村”即孙张村隐居…[详细] |
西张村 | ~203 | 村庄 | 相传,古时有一凤凰落地于此,头朝西鸣叫三声展翅西飞。故此为宝地,故建凤凰池,起名凤凰村,象征人杰地灵。后因张姓住户居多,东有孙张,依方位更名西张村。…[详细] |
程黄村 | ~204 | 村庄 | 程黄村现以黄孙李三姓居多,关于村名的来历,据老人们讲,该村原以黄程两姓为多,且来此地也早,依照两姓而名程黄。…[详细] |
府底村 | ~205 | 村庄 | 相传,府底村的村名原来不叫府底,叫府郭村,当时,姓郭的是当地的一户,有一个叫郭德润和郭玉邦的在村里挖出一个砖刻的墓碑,上面写着府郭村,当时村里的人想,…[详细] |
迪村村 | ~207 | 村庄 | 该村在古时迪姓人居住而得名。1987年成立第一届迪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淹底乡管辖。2001年4月孔峪乡并入淹底乡。迪村村民委员会属淹底乡管辖至今。…[详细] |
上张村 | ~208 | 村庄 | 上张村素有张姓居多,择上而居之说,据村民传说古称凤凰村,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规模较大的张姓家庙被破坏,相关文字记载已不可再寻。据说张王卢姓从陕西迁移至此,…[详细] |
高村村 | ~210 | 村庄 | 高村以高姓居住多而得名。该村位于高崖之上,依地势高而名高村。…[详细] |
后泉村 | ~211 | 村庄 | 据村中长者周文虎等人讲,后泉村古称九门村,后来才称侯泉村。在村东南有一老泉,人称老泉沟,其泉旧时可浇150亩地,相传为侯姓人开此泉,泉出名后超过村名,…[详细] |
大孔村 | ~212 | 村庄 | 大孔村1987年成立杨岳村民委员会,属于淹底乡管辖。2001年4月孔峪乡并入淹底乡。属淹底乡管辖至今。…[详细] |
小孔村 | ~213 | 村庄 | 小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岳村 | ~214 | 村庄 | 说法一: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率帅金北伐,与杨家后人杨丙兴的军队在此会合,故名杨岳。说法二:据现在世老人口授,村原有关帝等庙数座,在碑刻捐资名单以杨、…[详细] |
敬圣村 | ~215 | 村庄 | 相传此村原叫孙保村。一年除夕夜,有一神仙老人路过此村以南的王村,喊卸炭来,让王村的人接炭,当地就盛产煤炭,但王村的人说:我们村的柴还烧不完呢,卸什么炭…[详细] |
东谷村 | ~216 | 村庄 | 该村据传言原名为东郭村,这在古老的庙宇门上曾刻有东郭村字迹,但由来未可知,后又何沿变志东谷村,以了解也未有了得知,所以顾名思义,大概是因村临沟较多面有…[详细] |
南谷村 | ~217 | 村庄 | 该村历史上曾取名南郭村,村民依崖穴居,面对沟壑,后来龙去脉有一儒士提议,因南郭的谐音有难过之嫌,于是就更名为南谷村。…[详细] |
柏庄村 | ~218 | 村庄 | 据村中长者讲,柏庄左称拴马庄,传说隋时麻叔谋回乔李,北麻时常将他的马拴在此间的一棵古大柏树下,再后来有人在林下盖了间小屋开了7个茶馆,逐渐才形成村子,…[详细] |
孔峪村 | ~220 | 村庄 | 据村广裕寺石碑记载,孔峪村的原名叫昆玉村,伏帝执政时的中期,地球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变化,叫水沫世界,人类被淹没的没有了,天上的神仙下凡只抢救活了伏羲氏和…[详细] |
吉村村 | ~221 | 村庄 | 该村历史悠久,属十里八卦范围之内的村庄之一,其村名来历不详,村中旧庙宇等迹均毁于战乱年代,吉姓人居住而得名之说法已不可考。…[详细] |
里开村 | ~222 | 村庄 | 据传,有村民李克创村,取名李克村,至清末,村民忌克字,便将李字改为里,克字改为开,而名里开村。…[详细] |
峪头村 | ~223 | 村庄 | 该村原名苏家寨,十几户人家居住北向南阳坡的三个旮旯的土窑里,后来,河南来的贾氏迁居这里,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的富裕,便在沟畔上边兴建房,盖庙宇,戏台,…[详细] |
杨家掌村 | ~224 | 村庄 | 据传,村中早先有杨氏定居,后又有狼姓人居住该村,后发生争执,将杨氏赶走,另陆续外来几姓,又因狼氏过于蛮横,将狼氏赶走,因杨氏定居最早,再加上此地和于洼…[详细] |
南卦村 | ~228 | 村庄 | 相传,此地在上古期,为伏羲画八卦此地,因本地四面环山,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八卦底,故名卦底。又因村偏南,便取名南卦村。…[详细] |
下安村 | ~232 | 村庄 | 相传,该村南有尼姑庵,名为白家庵,后庵塌毁,本地便更名为太安村。明末清初,后圈村张氏和樊村杨氏陆续定居此地,依庄居下,取名下安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古时,村东高西低形似马蹄,所以曾名为名马蹄村,当地就流传着一首民谣:“淹底原名马蹄村,西头富来东头穷”。这句民谣就道出了当年的淹底村东面地势较高,灌溉不便利,西面地势较低,便于灌溉,所以西头较东头富裕。后来,有因村子位于土丘之下,多雨积水,改名为渰底,“四清”运动时,下乡工作队为通俗方便改渰为淹。
基本介绍:
"洪洞县辖乡。1961年置淹底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边沿,距县城2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淹底、杨张、孙张、西张、程黄、府底、小甘亭、迪村、上张、东乔泗、高村、后泉、大孔寨、小孔寨、杨岳、敬圣、东谷、南谷、柏庄、寨子里20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杂粮、棉花等。企业有修配厂、农机站、粮食加工厂、砖瓦窑等。
".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洪洞县四区。
1956年6月设淹底乡。
1958年10月属南垣(曲亭)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成立孔寨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销孔寨人民公社,设立淹底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销淹底人民公社,复立淹底乡。
2001年4月乡级区划调整,将孔峪乡并入淹底乡,名称沿用至今。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县淹底乡北卦底村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分会特派员,稷王山工委书记,决死第三总队组织科科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