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垛乡 | 隶属:吉县 |
区划代码:141028204 | 代码前6位:141028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L |
长途区号:0357 | 邮政编码:041000 |
辖区面积:约120.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1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中垛村 | ~200 | 乡中心区 | 负责北柯榼、南柯榼、中垛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据记载:吉县从东晋以来,唐、元、清、民国均有大小不同的战争,如永和十一年(356年)羌人大单于姚襄为…[详细] |
柳沟村 | ~201 | 村庄 | 负责柳沟、坡扶、白鹤、底帖、杏渠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村位于北柯榼正西塬下沟口,沟口昔日柳树荫郁,故名柳沟。…[详细] |
永固村 | ~202 | 村庄 | 负责庙圪垯、王家窑科、永固、南牛堤、北牛堤、秋白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取名永固,意祈神灵护佑该村永久安固,不遭灾害。…[详细] |
三堠村 | ~203 | 村庄 | 负责麻子渠、凉泉、三堠、庙儿岭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东西两面山头昔日有三座“堠”,故名。“堠”乃军事烽火台瞭望土堡,故名三堠。…[详细] |
南坪村 | ~204 | 村庄 | 负责崾南咀、南坪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据《吉县县志》记载原名塔村,因村有塔而得名,清末时向南移建改称南坪村。…[详细] |
安坪村 | ~205 | 村庄 | 负责下安坪、义尖、敖子圪垯、上安坪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安坪村旧有唐建安固寺一座,目前尚有千佛碑与唐钟遗物,安坪因安固寺得名,上安坪处安坪之上,故…[详细] |
南光村 | ~206 | 村庄 | 负责南掌、腰西、凉水原、南河沟、小道、南宜秋、南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相传原村郭姓人家居住,故称南郭村,后随居民变迁,而后演变,称南光村。为吃水方…[详细] |
白额村 | ~207 | 村庄 | 负责进尖、园圪垯、上张尖、桑家岭、盘角、白额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首户白姓,由村名固定时起,白姓人口繁衍已有相当数量,所以,被称为白裔村。“裔”…[详细] |
下柏房村 | ~208 | 村庄 | 负责上柏房、下柏房、君堤岭、弋家岭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旧时瓦房较多,群众起名“百房”,后来逐步演变为柏房,因有上下村之别,南者叫下柏房。…[详细] |
马连滩村 | ~211 | 村庄 | 负责马连滩、独巴、常家岭、乔家岭、清川河、尚家沟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昔日道旁荒地多长有马蔺草,故被称为马蔺滩,吉县林场所在地。坦字在吉县方言也作…[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地处南北柯榼之间,故名中垛。意为该村占有两村间一垛地方。
基本介绍:
吉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归东石泉公社,1961年设中垛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20.7平方公里,人口1.3万。209国道过境,村村通公路。辖中垛、南坪、三堠、下柏房、白额、上安坪、南光、柳沟、北牛堤、永固、北乐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五年(1879)隶属南坪里;1917年隶属吉县一区政府;1945年12月,隶属三堠乡和安平乡;1947年10月隶属吉县三区人民政府;1954年隶属三堠乡和柯榼乡;1956年设立中垛乡;1958年10月1日,隶属东石泉人民公社;1961年7月1日,原东石泉人民公社分为柏山寺人民公社、中垛人民公社和国营红旗林场;1984年10日中垛人民公社被撤消,设中垛乡至今。
区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中垛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