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平鲁区 > 西水界乡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水界乡

[移动版]
地名:西水界乡隶属平鲁区
区划代码:140603206代码前6位:140603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晋F
长途区号:0349 邮政编码:036000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000人
人口密度:约5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西水界村~200乡中心区
西水界村在历史上由后沟、上街、铺上、泉儿沟4村组成。明称西水涧村,后改为西水界,1981年4村分治,因西水界公社驻后沟村,1983年5月27日经雁北行…[详细]
后沙城村~201村庄
该村明代建有军堡,村址坐落沙石山下,又因山周围建有两村,该村在后,称后沙城。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属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前沙城…[详细]
大石湖村~202村庄
该村因建在一个大石湖附近,又比邻近的村大而名。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新城乡。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详细]
大路庄村~203村庄
该村处于大沙沟畔,多年来人畜吃水困难,村名叫大干庄,民国初年居民认为村子没水和村名有关,又因村在平鲁城与井坪之间的大路旁,故将村名改为大路庄。该村在清…[详细]
西夹道村~206村庄
据传该村原先以范姓为最多,故村名叫范家辛庄,后来姓范的不多了,因村址坐落在大道旁的夹长山谷间,故改村名西夹道。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县城…[详细]
上街村~208村庄
该村原称西水界,由四个小村组织,相比此处地势较高,当地人称上街。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大路庄乡。1958…[详细]
小红沟村~209村庄
因坐落于大沙沟畔,且当地尽是红泥,村子又小,故取名为小红沟。该村清代属平鲁县,1945年8月全县解放后属平鲁县一区,1953年属大路庄乡,1958年1…[详细]
魏庄村~210村庄
因该村是姓魏的先在此地定居,以其姓氏名命村名为魏家庄,后来演变为魏庄。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大路庄乡。1…[详细]
东村村~213村庄
东村原称东水涧村,后改东水界村。农业合作化后置两大队,该村在东,称东村。1983年5月经雁北行署批准,改为现名。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详细]
泉子上村~214村庄
该村为明代建置,因坐落在天门山上,泉水较旺,村名顾姓居多,起村名顾家泉子上村,后简称泉子上。该村在清代属朔州。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二区。1953年…[详细]
交界村~215村庄
相传此地东汉置中陵县后,以此为界,南属雁门郡,北属定襄郡而得名交界。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二区。1953年7月属担子山乡。19…[详细]
担子山村~216村庄
传说此村原来有土地三千垧,名为三千庄。后来人们为减少田赋,根据村址坐落天门山和瞭高山之间,如肩担两山,故名担子山。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详细]
小破石村~218村庄
小破石村明代前称纸房铺,村名多以造纸为业得名,后造纸业倒闭,将大石槽破坏,改称为破石槽村。因山梁前后有大小两村,故把小村改为小破石槽村,后演变为现名。…[详细]
前沙城村~220村庄
该村明代筑有军堡,因坐落在沙石山前而得名。该村在清代为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前沙城乡驻地。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详细]
骆驼山村~221村庄
该村坐落在一座形状骆驼的山脚下,故村名叫骆驼山。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归第一区,1953年7月为骆驼山乡辖。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详细]
孙家狮村~222村庄
该村孙姓建村居住,自比雄狮,因此,村名改为孙家狮。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民国属平鲁第一区。1953年属孙家狮乡辖。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公社。…[详细]
西井村~223村庄
该村原名庄窝湾,因村中无水,在村西打出井一眼,为了吃水方便,村民逐渐迁往村西,并改名西井。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为第一区辖。1953年7…[详细]
侯村村~224村庄
相传该村最初是姓侯的建村居住,故名侯家村。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骆驼山乡。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详细]
小冲口村~225村庄
相传该村原先是姓魏的居住,村名叫小魏口,当时这里地势平坦,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雨,村子冲开一个口子,就改名为小冲口,一直至今。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民国属平…[详细]
伙地村~228村庄
该村原先由郭、赵两姓在此定居,共同开荒种地,一直和睦相处,未分土地,故名伙地。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1945年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属骆驼山人民公社…[详细]
上徐伏村~232村庄
根据当地碑文记载,明朝神宗年间,镇守平鲁卫将郭某死后葬于该村附近,为了防止盗墓,派人守护巡坟,后来人们定居,以巡坟作为村名,后又分上、中、下三村,该村…[详细]
五元井村~234村庄
该村由纪姓建村,因兄弟五人不和,便各自打了一眼水井,故名五眼井,后演变为五元井。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为第一区辖。1953年7月属骆驼山乡辖…[详细]
田家大屯村~235村庄
该村由田姓始建,故名田家大屯,简称大屯。该村在清代属右玉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属骆驼山乡。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详细]

地名由来:

因明代称西水涧得名。

基本介绍: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1958年设西水界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中北部,距区府18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朔平公路纵贯全境。辖西水界、泉子上、交界、担子山、大南沟、西村、东村、前沙城、后沙城、小破石、大石湖、富足庄、西夹道、小路庄、大路庄、榆树洼、小红沟、魏庄、北上街、北铺上、泉儿沟、大南沟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粮油加工为主。农业主产莜麦,兼产豌豆、马铃薯、胡麻、黄芥。

历史沿革:

清代属平鲁县辖。

1945年8月解放后归平鲁县第一区。

1953年7月划乡后,先后由大路庄乡、前沙城乡、担子山乡分治。

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西水界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西水界乡,2001年1月将骆驼山乡并入西水界乡,设立新的西水界乡至今。

平鲁红山荞麦

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


以下地名与西水界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