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册村镇 | 隶属:沁县 |
区划代码:140430105 | 代码前6位:140430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晋D |
长途区号:0355 | 邮政编码:046000 |
辖区面积:约1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800人 |
人口密度:约8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册村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册村镇册村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栋漫线沿村而过。全村共有398户,1443口人,劳力875人,其中男劳力450人,女劳力425人。耕地面积2663亩…[详细] |
乌苏村 | ~203 | 村庄 | 原名阏与城,因先商始祖阏伯居住而得名(阏伯因守卫阏与城而得名),北魏时期改为呜与墟(《魏书》)。唐朝简写为乌苏城。该地是一处历史文化名村。村委会驻此村…[详细] |
北余交村 | ~205 | 村庄 |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阏与城南部,称南余交。后因村中有条大沟,故以沟为界,分为南、北余交,该处位于沟北,取名北余交。村委会驻此村,故名。…[详细] |
南余交村 | ~206 | 村庄 | 南余交位于县城西南24公里,册村镇西南4公里处,全村163户,566口人,耕地2305亩,林地8600亩,人均年收入为2866元,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详细] |
西北村 | ~208 | 村庄 | 相传初唐时期,在今故县镇建铜鞮县,当时该村位于铜鞮县的西北方向,取名为西北。村委会驻此村,故名。…[详细] |
南马服村 | ~209 | 村庄 | 公元前270年,秦、赵两军激战于阏与,赵名将赵奢援救,赵大胜,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村东南山赵军指挥作战处,因而得名马服山。山下的村中有沟,村民居住分散,…[详细] |
北马服村 | ~210 | 村庄 | 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领兵大破秦兵,在此安营扎寨,被封为马服君。为了纪念他,将村名定为马服,因村中有条大沟将村分为南北两部分,此处位于沟北,取名北…[详细] |
新住村 | ~211 | 村庄 | 册村镇新住村位于沁县西南15公里处,全村248户,876口人,耕地面积2400亩,栋漫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新住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5人…[详细] |
道兴村 | ~213 | 村庄 | 该地在以前是通往阏与城(圣佛岭山口)的交通大道,受河水冲刷,久而久之形成断道,宋朝时改为道兴。村委会驻此村,故名。…[详细] |
上官村 | ~214 | 村庄 | 相传唐朝时期,该村北面高坡建有一处道教观庵,村民称之为观上,敬香称作上观。村名便取为“上观”,后写作上官。村委会驻此村,故名。…[详细] |
河止村 | ~219 | 村庄 | 因圪芦河经村前由西向东流过,村东1华里处黎城山阻止而北行,故名。…[详细] |
漫水村 | ~220 | 村庄 | 传说明朝时,吉氏兄弟五个在此建庄,曰五虎庄,因此地河水常年不干,更名“满水”,后因满字与漫谐音,更为“漫水”。传说明朝时期,吉氏五兄弟在此建庄,名曰五…[详细] |
下湾村 | ~221 | 村庄 | 明朝年间,由洪桐大槐树底移民建庄,因位于圪芦河下游,故名。…[详细] |
后泉村 | ~222 | 村庄 | 半沟村,Bangoucun
此村约建于明朝前后,因居于皇后沟的中端,故名半沟。
吉家庄村,Jijiazhuangcun
相传明朝末期…[详细] |
寺庄村 | ~223 | 村庄 | 相传,元朝年间,建有铁佛寺寺院一座,后有汾阳瓦瓮村姓马移民来此地建庄,元朝杜思敬宰相即安家于此。宰相坟尚在,因村内有寺院,故名。…[详细] |
后沟村 | ~224 | 村庄 | 后沟村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全村158户,468口人,耕地1517亩,人均年收入为2808元,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小麦、谷子、高粱、土豆等自给农…[详细] |
尧山村 | ~225 | 村庄 | 尧山村地处沁县西南部,西倚太岳,东连九连山,地势平坦,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宜农、林、牧、工的综合发展地区,全村407户,1356人,耕地面积31…[详细] |
东山村 | ~226 | 村庄 | 册村镇东山村位于南沁线路旁,与尧山村、温庄村相邻。辖1个自然村,3个村名小组。全村现有147户,共502口人,劳动力资源226个。全村总面积约2600…[详细] |
西温庄村 | ~227 | 村庄 | 相传清朝初,温氏在此地建庄,取名温庄。1949年,属沁县三区。1953年属前进人民公社。1961年,属册村人民公社,温庄大队。1984年4月,撤销册村…[详细] |
杨家铺村 | ~229 | 村庄 | 册村镇杨家铺村位于县城西南部的山区,南沁县路边,与沁源白狐窑村为邻。素有沁县西大门之称,下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现有85户283口人,劳动力资源…[详细] |
地名由来:
因相传是清代吏部文选清吏司下属机构所在地,掌管汉京官铨补及外省实任官员迁调等事宜,镇政府驻此地,故名。
基本介绍:
册村镇位于县城西约20公里处,2001年,由原漫水乡和册村乡两乡合并为一个大镇,西与沁源县交口镇,南与故县镇、东与南里乡、段柳乡、北与郭村镇、定昌镇接壤。二沁铁路、沁涉线、新漫线横贯东西,村村通了水泥(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有沁县西大门之称。
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是一个农业大镇。2005年初新一届县委、政府把我镇列为西部工业园区,在尧山村新建百万吨焦化企业一个,使我镇成为一个新开发的工业重镇。特别是拥有优质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建有三个矿泉水加工厂和一个酒厂,县唯思可达食品饮料公司的加工用水也取于此地。境内水源丰富,圪芦河水流经11个村,滋润着两岸万亩良田。是
历史沿革:
1949年,属于沁县三区。
1953年实行乡制,属南里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册村属南里前进人民公社。
1961年属册村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册村人民公社,改设册村乡。
2001年3月,撤乡并镇,将漫水乡并入册村乡改为册村镇,设立册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