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平镇 | 隶属:天镇县 |
区划代码:140222104 | 代码前6位:1402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晋B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辖区面积:约1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00人 |
人口密度:约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新平堡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新平堡村位于县城北30公里,是新平堡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999户3013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为水浇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9年底全村农…[详细] |
义和坝村 | ~201 | 村庄 | 在开濠筑坝时,新平堡、刘家房和辛庄子等三村发生了土地纠纷,后经协商,三村礼让和好,便将坝定名“义和坝”。…[详细] |
五里墩村 | ~205 | 村庄 | 1958年设立五里墩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五里墩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保平堡村 | ~206 | 村庄 | 保平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辛庄子村 | ~210 | 村庄 | 1958年设立辛庄子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辛庄子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南夭村 | ~211 | 村庄 | 南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曹家湾村 | ~212 | 村庄 | 1958年设立曹家湾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曹家湾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柴家夭村 | ~215 | 村庄 | 柴家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营盘村 | ~220 | 村庄 | 1958年设立大营盘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大营盘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平远堡村 | ~221 | 村庄 | 1958年设立平远堡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平远堡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平远头村 | ~222 | 村庄 | 1958年设立平远头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平远头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八墩村 | ~223 | 村庄 | 1958年设立八墩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八墩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十六墩村 | ~224 | 村庄 | 1958年设立十六墩生产大队,1984年9设立十六墩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廿墩村 | ~225 | 村庄 | 廿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平尔村 | ~226 | 村庄 | 1958年设立新平尔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新平尔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新平堡而得名。新平堡为汉延陵县故城所在。《水经注·漯水》载:“(延乡)水出县西山,东经延陵县故城北。……俗指为琦城”。明代为宣大两镇的咽喉所在,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新平堡)设自嘉靖二十五年(1546),隆庆六年(1572)砖包,高三丈五尺,周三里六分。”为明代阳和路新平堡参将驻扎之堡,堡内现存总兵马芳宅邸。光绪《天镇县志》载:“在今新平堡,即汉延陵县也”。
基本介绍: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新平镇有22个行政村,3916户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庄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镇地形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万亩。近几年退耕还林1.13万亩,现有耕地3.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其中保浇地0.5万亩。源于内蒙古的西洋河,从该镇中部缓缓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库,对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众渠和民政渠两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新平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新平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2011年7月,新平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10年7月,新平镇入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年8月,新平镇上榜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沿革:
民国初为四区辖域。
民国27年(1938)为伪延陵村。
民国37年(1948)为七区。
1950年为四区。
1954年为五里墩、史家窑、辛庄子、常胜山、新平堡乡域。
1958年为新平人民公社。
1984年改制为镇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