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张乡 | 隶属:文水县 |
区划代码:141121202 | 代码前6位:141121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J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辖区面积:约4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万人 |
人口密度:6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北张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北张、南张清代以前为一村,名仁恩村。清初遭水灾,村中被冲下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槽,此后分成两个村,因张姓居多,南面的叫南张家庄,北面的叫北张家庄,后简称北…[详细] |
南张村 | ~201 | 村庄 | 北张、南张清代以前为一村,名仁恩村。清初遭水灾,村中被冲下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槽,此后分成两个村,因张姓居多,南面的叫南张家庄,后简称南张。…[详细] |
苏家堡村 | ~202 | 村庄 | 相传苏家堡原名李家庄,宋朝并州刺使苏国华来此地建庄立户,至此苏家逐年增多,李氏相对减少,故将李家庄改为苏家堡。…[详细] |
郑家庄村 | ~203 | 村庄 | 相传在明朝以前有姓郑的移居此地,故名郑家庄。明朝年间因大水淹没分割为东西两个郑家庄,因东郑家庄村人少,逐渐往西郑家庄迁移;到明朝末年,东郑家庄已不再存…[详细] |
南武涝村 | ~204 | 村庄 | 查该村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复修关帝庙碑文记载:初名武涝泊,唐天授二年(691)改名朱雀泊,泊涸始立废墟村,因以得名也,后遭河水冲击如鸿沟,界限分…[详细] |
北武涝村 | ~205 | 村庄 | 查该村大清嘉庆22年(1817)复修关帝庙碑文记载:初名武涝泊,唐天授二年(691)改名朱雀泊,泊涸始立废墟村,因以得名也,后遭河水冲击如鸿沟,界限分…[详细] |
西宜亭村 | ~206 | 村庄 | 相传东西宜亭原是一个村“永泉乡”,古时候有个骑白马的人在此地停息,白马将井中水喝了很多,人们认为是二郎神显灵,在井旁盖了座二郎庙,从此后将“永泉乡”改…[详细] |
东宜亭村 | ~207 | 村庄 | 相传东西宜亭原是一个村“永泉乡”,古时候有个骑白马的人在此地停息,白马将井中水喝了很多,人们认为是二郎神显灵,在井旁盖了座二郎庙,从此后将“永泉乡”改…[详细] |
上河头村 | ~208 | 村庄 | 明朝前叫“维贤”村;明末清初,因“维贤”二字易于“危险”混淆,故改名上河头,含义是当时上河头村经常受洪水灾害,上河头有在河上头,永不受水淹的意思。…[详细] |
武村村 | ~209 | 村庄 | 该村姓武的祖先原籍文水武家坡人,明朱元璋年间迁居此地,原先叫夏家堡,明嘉靖年间村人武彦文考中举人,两次出任县官,在职期间执法严明,深得民心。死后,一方…[详细] |
地名由来:
北张乡一带曾为两个村,因张姓人居多,北面的村庄叫北张家庄,简称北张,乡依村名。
基本介绍:
文水县辖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北张公社,1984年改北张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2.6万。马段公路过境。辖北张、南张、苏家堡、郑家庄、北武涝、南武涝、西宜亭、东宜亭、上河头、武村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水暖产品、管材、电镀产品、焦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至1953年5月区村制时属第六区。
1953年5月区乡村制时属第六区管辖,下辖3个村。
1954年10月乡村制时,北张乡归县直辖,下辖3个村,乡机关驻地北张村。
1956年6月,全县第二次划乡,北张乡下辖6个村。
1958年3月,全县第三次划乡,北张乡辖9个村。
1958年10月北张乡撤销,境域属南武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4月设立北张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北张人民公社改建为北张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