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牛家凹村 | 隶属:水头镇 |
区划代码:140828103224 | 代码前6位:140828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晋M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据县志记载,牛家凹村因孤立一村,地处荒远,盗贼常发,行路人至此心里也害怕,明万历元年(1573年)夏县知县陈世宝请示上级同意后,在此村建城堡,盖房屋,招还迁走的居民,并给以耕牛、种子等,多方抚恤,逃走的居民云集而归,不到一年,城钜镇分巡副使冯叔吉给村子起名喜安庄,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后因灾连年歉收,村民又四处逃去,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夏县知县高奎又给该村赈济耕牛和粮食,村民便又多数返回,另从别处招来贫民40余家,并开荒300余亩,盖房50余间,修南城门一座,命名保安庄,但终因该村地处偏僻,且靠近官道,盗贼依然如故,一风水先生认为,此村像大海中的船只,漂泊不定,人们便相信了风水先生,在村中建高台桅杆,在村子四周深埋四头铁牛,借以稳定村庄,后来,人民因村子所处地势低凹,像一头卧牛,又因为由陈、高两任知县资助耕牛,三则因村子四周埋有铁牛镇守,故起名牛家凹。
基本介绍:
牛家凹地处水头镇南端,全村4个村民小组,275户,1140人,耕地3850亩。2007年被山西省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支村委会班子成员与全体村民的奋斗努力下,我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走上了基本富裕之路。
截至到目前,我村已形成了以油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4576元;村主干道网络合理清晰,呈“井”字格局,村内巷道基本硬化,对外交通畅通,对村街巷道进行了绿化;对村内环境进行了整治,村内卫生有了明显改善;村内修建了中心广场及花园,
历史沿革:
1958年牛家凹属水头人民公社管辖,设牛家凹生产大队。
1961年闻喜和夏县分县后,牛家凹仍归水头人民公社管辖,并保留牛家凹生产大队。
1984年水头人民公社改为水头镇后,牛家凹生产大队归水头镇管辖,牛家凹生产大队改为牛家凹村民委员会。
沿用至今未变化。
周边相关:
牛家凹村附近有运城司马光祠、堆云洞、格瑞特庄园、运城瑶台山风景区、金楼山、夏县唐回漂流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夏县西瓜、夏县花椒、泗交黑木耳、晋南驴、山西小酥肉、祁家河柿饼等特产,有晋南土布织造技艺、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夏县宫灯(柴森宫灯)、弦儿戏、夏县蛤蟆嗡、卫夫人的传说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