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忻府区 > 豆罗镇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豆罗镇

[移动版]
地名:豆罗镇隶属忻府区
区划代码:140902104代码前6位:140902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晋H
长途区号:0350 邮政编码:034000
辖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3万人
人口密度:约20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豆罗村~201镇中心区
忻府区豆罗镇豆罗村位于五峰山脚下,牧马河畔,108国道东侧,大运高速两侧,地处黄土高原,属丘陵区,是豆罗镇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全村605户,人口1792…[详细]
小豆罗村~202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小豆罗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小豆罗村生产大队、小豆罗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小豆罗村大队革…[详细]
新堡村~203镇中心区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新堡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新堡村生产大队、新堡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新堡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麻会村~204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麻会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麻会村生产大队、麻会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麻会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高铺村~205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高铺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高铺村生产大队、高铺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高铺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班庄村~206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班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班庄村生产大队、班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班庄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辛曲村~207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辛曲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辛曲村生产大队、辛曲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辛曲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刘沟村~208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刘沟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刘沟村生产大队、刘沟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刘沟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杨家沟村~209村庄
杨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村村~211村庄
忻府区豆罗镇东村位于忻州市的东南,距城区有二十华里,在豆罗镇的东西五公里处,村的地理位置属丘陵地形,全村人口1056,耕地2527亩,退耕还林地312…[详细]
韩沟村~212村庄
韩沟村位于城东南约二十里处,五峰山肢下,属半山区,半丘陵区。全村共有718口人,257户,总土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耕地1900余亩,干、水果面积6…[详细]
向阳村~215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向阳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向阳村生产大队、向阳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向阳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下河北村~216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下河北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下河北村生产大队、下河北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下河北村大队革…[详细]
关城村~219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关城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关城村生产大队、关城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关城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上佐村~220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上佐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上佐村生产大队、上佐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上佐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下佐村~221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下佐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下佐村生产大队、下佐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下佐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清泉村~222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清泉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清泉村生产大队、清泉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清泉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苏村村~224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苏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苏村生产大队、苏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苏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详细]
白石村~228村庄
白石村位于山西省忻府区豆罗镇西南,距108国道4公里左右,牧马河南岸,南靠北同蒲铁路,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白石村人口942人,户数282户,劳力350个…[详细]
寺庄村~229村庄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寺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寺庄村生产大队、寺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寺庄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地名由来:

因建村者为窦、罗二姓而得名古代叫芦芽。1949年,豆罗镇境域属忻县第四区;1984年9月,由豆罗公社改为豆罗镇。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豆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豆罗镇位于五峰山下,牧马河畔,素有忻州市“南大门”之称。南与省会太原市阳曲县接壤,北接兰村乡,东靠系舟山,西邻庄磨镇,距太原60公里,距忻州市区14公里。全镇区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原辖30个行政村,“并村简干”后为20个行政村,人口8906户20355人。

豆罗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以传统的大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辖区内资源丰富,牧马河由西向东穿越全镇,流经10个村庄,全长18.5公里,另有荫洛河、葫芦河等河道沟壑纵横,地下水储量较丰富,牧马河两岸蕴藏着丰富的“豆砂”,东南部的五峰山脉贮存有大量的青石,气候凉爽,空气新鲜,土层丰厚,具有发展林果业的优越条件,多年来逐步形成以粮食生产为基础

+查看详细豆罗镇概况>>

文化旅游:

忻州寿圣寺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白石村内。坐北向南,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建加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大雄

韩沟墓葬

韩沟墓葬,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韩沟村西500米处。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封土堆直径3米,高0.5米。传说墓主人为韩献子,名厥,春秋时晋国司马,参与晋景公对楚、齐作战有功,晋置六卿

忻州吉祥寺

吉祥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东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大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

忻府向阳遗址

向阳遗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向阳村东约500米的牧马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未调查发掘。文化层堆积厚0.5~2.5米。采集有夹砂灰褐陶、

牧马河窄轨铁路桥桥址

牧马河窄轨铁路桥桥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豆罗村西公路桥与同蒲铁路桥之间。1920年,山西督军阎锡山统治时期建筑,用于运输,特点是轨距小于正常铁轨,称为窄轨或小轨铁路。现仅存当时修建的铁路桥桥墩

麻会城址

麻会城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麻会村北。坐南向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始建于汉代,今存残段为汉代遗存。遗存长100米,底宽为20米,残高9米,由夯土构筑而成,夯土层厚0.08~0.22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忻县第四区。

1958年,属红专人民公社。

1961年,属豆罗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属县级忻州市。

1984年9月,撤销豆罗人民公社,设立豆罗镇。

2001年1月,属忻府区。

2001年4月,将下佐乡并入豆罗镇,沿用至今。

豆砂

豆罗镇:所产砂子纯度高、耐压力大,被誉为“豆砂”。


以下地名与豆罗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