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侯庄村 | 隶属:龙兴镇 |
区划代码:140825100209 | 代码前6位:1408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晋M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地名由来:
古时此地洪水暴虐,伯益(被禹封为虞侯)助禹疏洪治水,民始安居。后伯益居此,故名伯侯庄。明代改为侯庄。
基本介绍:
侯庄村位于县城以北,属城边村,东临临县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六个居民组,437户,1899口人,党员40名,有劳动力1225人,其中男585人,女640人。其中,从事农业的有715人,从事工业的有190人,建筑业的有150人,从事交通运输的有150人,从事批发零售的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609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杂粮等经济作物,村内闲散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3500元左右。
近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云良的带领下,全体支村委班子,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投资30余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座,丰富了群众生活,全村实现了绿化、硬化、亮化。通上自
历史沿革:
1947年4月,新绛县解放,侯庄成立农会组织,实施土地改革。
1948年,由村民选举产生村长、副村长、委员,属第五区。
1953年,村中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属侯庄乡。
1956年,属王庄乡。
1958年公社化后,属北关管理区。
1961年撤销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侯庄生产大队。
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负责政工、武装、生产、文教、卫生等工作。
1984年撤销革命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侯庄村民委员会,
周边相关:
侯庄村附近有新绛龙兴寺、绛州署景区、绛守居园池、稷益庙堂、绛州文庙、白胎寺等旅游景点,有新绛云雕漆器、新绛远志、绛州澄泥砚、绛州面塑、符村清莲、羊杂烂等特产,有绛州鼓乐、新绛面塑、绛笔制作技艺、绛州木版年画、新绛戏曲剪纸、绛州皮影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侯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