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刘峪村 | 隶属:阳王镇 |
区划代码:140825106220 | 代码前6位:1408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晋M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东魏(534)年时,北平侯刘毅将军在北侯率兵拒守,对抗西魏,刘氏后勤基地即设于此处沟内,故名刘谷庄,后因聚落日众,居民延及峪口,且古语中,谷与峪同音通用,故于清光绪年间改称刘峪庄。1917年改为刘峪村。
基本介绍:
刘峪村是新绛县最大的村庄,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4公里,镇政府西偏南4公里,南依峨嵋岭,系丘陵地带,有丰富的地势资源。西汉时,北平侯刘毅将军领兵把守北侯,其家眷住在此处谷内,而得名刘谷庄;后因村子小,常遭天台寺和尚欺侮,为此多方招人落户,小村变大,由谷内移住到峪口,故名刘峪村。县道新北公路从村中东西横穿而过。全村共有22个居民组,1270户,5190口人,土地总面积17004亩,耕地面积920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苹果、油桃、畜牧养殖为主,特产有柿子,村里还办有金刚石工具厂、织袜厂、制砖、制香、木材木器加工、煤炭加工、粮食和食品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
历史沿革:
1947年4月,新绛县解放,刘峪村成立农会组织,实施土地改革。
1948年,由村民选举产生村长、副村长、委员,属第二区。
1953年底,村中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56年,属刘峪乡。
1958年公社化后,属刘峪管理区。
1961年撤销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刘峪生产大队。
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负责政工、武装、生产、文教、卫生等工作。
1984年撤销革命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刘峪村民委员会,202
周边相关:
刘峪村附近有新绛龙兴寺、绛州署景区、绛守居园池、稷益庙堂、绛州文庙、白胎寺等旅游景点,有新绛云雕漆器、新绛远志、绛州澄泥砚、绛州面塑、符村清莲、羊杂烂等特产,有绛州鼓乐、新绛面塑、绛笔制作技艺、绛州木版年画、新绛戏曲剪纸、绛州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