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门镇 | 隶属:乐至县 |
区划代码:512022117 | 代码前6位:512022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M |
长途区号:028 | 邮政编码:641300 |
辖区面积:约45.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万人 |
人口密度:532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报国街81号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龙门社区 | ~001 | 乡中心区 | 因谢家二世主在灌县中举,门书对联曰:“龙头挂有金华刻,门外常闻读书声”,横额书“龙门场”,故名。…[详细] |
三星社区 | ~002 | 村庄 | 三星社区:成立于2020年5月,距离龙门场镇约3公里,由原三星场镇居民和石朝门村3、4、5社村民合并而来,户数707户,人口1106人,幅员面积0.8…[详细] |
三道拐村 | ~200 | 村庄 | 因从金鼓村到三道拐村有三道湾,故名。1952年为三道拐村,1958年改为5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三道拐大队,1984年该大队为村。2020年…[详细] |
金马寺村 | ~200 | 村庄 | 金马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金鼓村 | ~201 | 村庄 | 早年新观音庙黄颜色的鼓敲出的声音咚咚,清晰悦耳,因远看黄色鼓像金鼓一样而故名。故名。…[详细] |
棕树村 | ~202 | 村庄 | 以其所在地境内闻名的大棕树而故名。故名。…[详细] |
圣灯村 | ~203 | 村庄 | 因境内有圣灯寺,故名。1952年为圣灯村,1958年改为3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圣灯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20年5月合村时,将龙门…[详细] |
农科村 | ~204 | 村庄 | 因辖区有农业科技园,故名。1952年为2村,1958年改为2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农科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20年5月合村时,将龙…[详细] |
白龙村 | ~205 | 乡中心区 | 白龙村:位于龙门镇东南部,距离龙门场镇约1公里,由原白鹤桥、鱼龙桥及黑龙洞村3—9社合并而来,户数1003户,人口2621人。…[详细] |
报国村 | ~206 | 村庄 | 报国村:位于龙门镇东北方向,距龙门镇政府约2公里,与石佛镇杨道井村和龙门镇白龙村相连,共有15个社。幅员面积3.18平方公里,户数770户,人口200…[详细] |
地名由来:
古名塘堰场,取“鲤鱼跃龙门”意改名龙门场。
基本介绍:
乐至县辖乡。1926年为龙门场,1935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1公里。面积45.1平方公里,人口2.4万。通公路。辖黑龙洞、塘堰井、田坝寺、白庙、三道拐、金鼓、白鹤桥、鱼龙桥、报国、烟火店、棕树、汪家沟、圣灯、农科、断石岗、青山沟、龙王、黄林、阳载寺、欧家祠、石朝门、金马寺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名胜古迹有隋建古刹报国寺。是当代文学家、书法大师谢无量的故里。
文化旅游:
报国寺位于四川省乐至县城东北二十公里龙门乡之金龟山,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据《乐至县志》记载,报国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历尽沧桑,几度兴废;如今值国运昌盛
历史沿革:
1958年9月,设龙门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资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9号):撤销龙门乡,设立龙门镇,以原龙门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龙门镇的行政区域。